打造“四化同步”城市党建新模式

乔向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邯郸市邯山区作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一直把城市党建作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重要基础,不断创新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加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强化五联建设,推进组织体系立体化。城市内的行业多样、业态多元、组织多态,但是却存在着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等“各自为政”的问题。为了从根子上改变这样的局面,邯郸市邯山区大力推进组织联合、阵地联建、党员联管、事务联办、难题联抓“五联建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立体化的组织体系,实现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企业互联互动、共建互补。坚持组织联合,凝聚党建工作合力。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吸纳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团体等主要负责同志,成立联合党委,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区企业党工委作用,对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企业中的党员实行兜底覆盖,消除非公企业党员管理盲点。坚持阵地联建,搭建互通共享平台。整合辖区内驻区单位、企业的优质资源,与街道、社区互通有无,基层党建涵盖的场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得到整合利用。2017年,倒排的6个场所不达标后进社区,全部通过共驻共建等方式扩建了基层阵地,活动面积全部达到了300平方米的标准。坚持党员同管,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建立联合党委党员信息大数据库,将所有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和自管党员等全部登记在册,纳入到街道管理范围。发起“党员亮身份”活动,为所有党员配发了党徽,自觉发挥作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事务联办,盘活区域党建一盘棋。突出服务居民这一主题,搭建起“政务服务超市”,将党群服务、信访民情、法律援助、劳动保障等34项民生服务全部纳入其中,直接联系驻区各单位,拓展社区的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坚持难题联抓,协力解决好突出问题。实施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单位在社区党建、管理、服务中的责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解决好综合治安、违建拆除、绿化卫生等职责不清问题,共同协商推动社区建设。

乔向华(右一)在社区调研基层党建

创建网格化管理,推进服务群众精细化。针对城市社区“人少事多、条块交错、行政任务和自治职能并存”等诸多问题,创造性开展按居住区域进行分工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新模式。建立网格,完善网络化服务总格局。按照“地域相近、楼栋相连、资源相通、邻里相识”的原则,以300~500户居民为单位,划分出责任网格,每个网格以楼栋为单位成立了党支部,以单元为单位成立了党小组,统筹负责各自网格内居民服务。一格“六员”,打造网格化服务生力军。每个责任网格都设置了信息员、调解员、计生服务员、环境整治员、政策宣传员、为民便民员的“六员”队伍,具体负责网格内的党建、民政、计生、就业、卫生、民调等服务性工作,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四级负责,健全系统化管理的责任体系。推行岗位权责阶梯式管理,以各社区党总支和党支部为主体,建立了“四级负责”责任体系,即党总支书记负责社区全部网格,党支部书记负责具体网格,支部委员负责网格内楼栋,党员负责楼栋内家庭。从社区到楼栋再到家庭,社区管理形成网格化,社区服务实现全覆盖,居民群众一旦遇到困难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强化教育引导,推进党员干部专业化。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导向,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强化问题导向抓干部教育。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着力解决好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不敢抓、不敢管”的问题和一般干部没思路、没重点、站位低、标准低、工作粗的问题,着力打造敢抓敢管、真抓真管、严抓严管的基层干部队伍。强化规范管理抓干部任用。以农村、社区换届选举为契机,继续实行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工作,进一步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严格管理、考用结合,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持推行基层党支部五星级管理,将工作业绩与干部使用、补贴待遇紧密挂钩,进一步调动干部积极性。强化督导问责抓作风整顿。在全区继续开展“比学赶超大对标、营商环境大优化、信访稳定大攻坚、干部政绩大比武、高举利剑大问责”的“五大行动”,突出抓好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党员干部严格执行“严禁工作日中午饮酒、严禁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严禁上班时间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等“六个严禁”,严防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引导各级党组织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区委九届三次全会明确的2018年的“3366工作主线”和全力抓好的“八件硬事”等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切实在全区各项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

(作者系中共邯郸市邯山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