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家里那一把手摇扇吗?夏天乘凉即可扇风,又可以赶蚊虫。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已慢慢的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编扇工艺更难觅踪迹。“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这是古人对麦秆扇的描述。此行,走进麦秆扇发源地之一的浙江浦江,偶遇一位制扇老人,让人感慨。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那一把手摇扇吗?夏天乘凉即可扇风,又可以赶蚊虫。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已慢慢的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编扇工艺更难觅踪迹。“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这是古人对麦秆扇的描述。此行,走进麦秆扇发源地之一的浙江浦江,偶遇一位制扇老人,让人感慨。


麦秆扇:将麦秸从柄向四周辐射状地展开,然后编成石榴、孔雀尾羽等形,再用绣线将麦秸中间串联在一起,称为“串扇”。将麦秸一端紧扎为圆心,然后用线将麦秸扎结成网孔,中间隔一层布,称为“扎花扇”。此外,还有贴扇、团扇、平扇等。玲珑轻巧,呈立体状图案,过去多为姑娘作嫁妆、礼品之用。
浙江浦江县是麦秆扇发源地之一,编织花式也最为多样。此行在浦江最久负盛名的景区“江南第一家”,偶遇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炎炎夏日在景区内的牌坊下编织麦秆扇,此情此景让人感慨万分。拍摄于浙江浦江。

看到我们对她的扇子很感兴趣,老人热情的为我们介绍起了她和她的扇子。老人是浦江本地人,今年83岁。看得出她虽已八十高寿,但人很精神,眼不花,手脚很利索,只是牙好像掉的只剩下一颗了。
老人从小就编扇子,会做各种花式的麦秆扇。虽然时代发展,扇子需求量大不如前,但她还是坚持春收麦杆夏编扇。老人一直在强调,现在种麦的人少,麦杆收集很不容易,收回来后都是自己加工处理。其它的一些辅助材料,比如扇柄这些都要向篾匠师傅购买。
我在老人的“摊位”边站了一会,来来往往的游客很多,对老人的扇子感兴趣的也大有人在,特别是一些小朋友,看到这些手工扇子感到非常的好奇,不过一直没有人出手买一把扇子。
老人编一把普通的圆型扇子最快需要半天时间,卖50元一把。像这把工艺复杂花式多样的麦秆扇需要花几天的时间来编,卖100块一把。乍一听一把扇子卖这个价好像有些贵,但细看这一道道的工序与所花的时间,好像又觉得不贵。
当我正在思索这个扇子到底值多少钱时,来了几年5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们看到这个扇子先是好奇的一顿乱翻,问多少钱一把?老人如实告知后,其中一位妇女嫌弃的丢下了扇子,嘴里来了句:“这个我也会编,以前只卖1块5毛一把,你卖50......”说完扬长而去。老人忙补充到:“我这个手柄买来要2块钱......”这些话好像也只有我听到了。

看到这一幕我有些气愤。你不买也好,嫌贵也好,也不能对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这样轻蔑的态度。老人默默地整理了下弄乱的扇子,继续编她的扇子。我问她:“为什么这么热的天还在这里卖扇子?”她说:“在家里也是闲着,出来编点扇子,还能赚点生活费。”话很简单朴实,但我心里好像有些不是滋味。
离开老人后,在古村我特别留意了下人们手中的扇子。在一个弄堂里碰到两位乘凉的老人,我借过他们的扇子看了下。这把和老人所编款式差不多的扇子上写着:2012年某某某造,价格12.5元。看到这些我忽然间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烈日下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用自己劳动活着,却遭受着冷言冷语。这除了让人气愤,其中很多事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