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們到琿春,在吉林省東部邊境走一走

在吉林省東部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與朝鮮鹹境北道穩城郡隔江相望,有座邊境小城——圖們市。

2008年冬末春初,我來到圖們。當地的一位朋友問我:“你知道圖們名字的由來嗎?”

我不知道,急問來由,朋友一本正經地說:“這裡通往境外有一個水路國門,還有一個鐵路國門。”

“two門啊!“我恍然大悟~~~~!~~~~~

哈哈,我當然知道朋友是在開玩笑。圖們,因位於圖們江下游而得名。

據網上資料,西漢時,圖們地處蒼海、 玄菟郡境內。歷史上轄屬權幾經變遷。1965年,定稱圖們市。

圖們市境內的公路、鐵路、航運三線均處在東北亞“金三角”地帶,是連接中國東北腹地、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公、鐵運輸的國際交通樞紐。

在圖們市涼水鎮圖們江上,距離圖們市26公里,有一座 圖們涼水斷橋。圖們涼水斷橋與朝鮮穩城郡的穩城斷橋本是一座大橋,1936年施工,1937年5月竣工,橋長525米,寬6米,橋墩21個,修橋目的是日本侵略者把在中國掠奪的物資通過朝鮮運回國內。

1945年8月13日,東北抗日勝利前夕,日本侵略軍不甘心自己的失敗,派遣特務將此橋炸燬,橋齡只有8年。

斯橋已斷,殘留的橋體卻依然堅固。

過圖們再往東,便是邊境城市琿春。琿春與朝鮮、俄羅斯接壤有一個邊防重地——防川。

在防川,我們看到,綠色界籬外,中俄界碑赫然矗立。右側的為中方立界碑“土字牌”。

土字牌位於琿春敬信防川村中俄邊界的起點處,是1886年中俄重堪琿春東部邊界時立的。1886年,清朝督辦邊務大臣、督察院左副督御使、著名金石學家吳大澄向俄國勘界官員據理力爭,使俄國擅自立於距江口44華里外洋館坪處的界碑北移到這裡,從而爭回了被俄國非法佔據的黑頂子(今敬信鎮)地方。

“土字牌”長1.44米,寬0.5米,厚0.22米,為花崗岩質。我側正中豎向刻有“土字牌”三個大字,左側豎刻有“光緒十二年四月立”八個小字,俄側刻有“T”字。)左側紅綠條紋相間的為俄方近年新立的界碑。

站在防川哨所,一眼望三國。我們腳下是中國領土,前方左側是俄羅斯的邊城包德哥爾那亞,右側隔江則是朝鮮的豆滿江市。

防川素有“眼看三疆山川風貌,耳聽三國雞鳴狗吠”之譽。哨所的戰士說,如果是晴天,極目遠眺,還可以看見日本海,可惜我們去時日本海被霧籠罩了。

圖們江上有一座連通俄朝的大橋。從這裡到圖們江口與日本海匯合處只有15公里,這座橋卻攔住了中國人出海的腳步.這便是歷史的恥辱吧。

這道綠色界籬隔開的是中國和俄羅斯。此處是琿春圈河口岸。

從這裡的邊境走過,心裡留下了一些抑鬱,一些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