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心塞的中國大飛機項目

沉寂已久的中國大飛機項目終於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國產的CJ1000發動機成功點火了,

預示著中國自主民航發動機的發展開始步入了正軌,

但回顧整個中國大飛機項目,

讓人心塞的故事卻遠多於開懷的案例。

CJ1000

坊間傳聞的中國大飛機其實包含了軍用和民用。

在軍用領域,就是著名的運20與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轟20,

從進度來看,運20由於大量借鑑伊爾76的成功經驗,

現在已經開始成批入役中國空軍,前不久還正式展開了空投試驗,

基本上可以確定為是一個成功的項目,

所需要的只是在下一步改裝國產更先進的發動機來替換老掉牙的D30。

運20

轟20在前幾日西飛的宣傳片中有所露面,

能確定的就是一個B2的縮小版,飛翼佈局的隱身轟炸機,

對於氣動佈局和隱身佈置而言,中國的航空工業還是很給力的,

現在就看到底是哪款飛機和有哪些配套的武器能夠上轟20.

相較於進度喜人的軍用大飛機項目,國產的民用大飛機卻只能用心塞來形容,

這不僅有歷史上的錯誤抉擇,

更多的是民用大飛機項目在市場進度與國家戰略,

國產與引進,

民營與國營之間的搖擺和隨意性,

讓人無語,更讓中國的大飛機項目在傾注了巨資之後,依然進度緩慢,

當然,除了商飛的股票和土地讓這個公司盈利喜人外,

在技術上看不到真正有價值的突破。

唯一有價值的或許就是ARJ的影子認證,

ARJ21

為中國後續大飛機打進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作為一個耗資巨大,寄予厚望的支線噴氣飛機項目,來換取一個認證的資格是否過於昂貴了?

如果能夠與俄羅斯合作開發,不僅項目進度會加快,

拿來犧牲去認證也會讓航空人心裡更好受點吧,

要知道,蘇霍伊的SSJ100與ARJ幾乎同期開發成功,

SSJ100

但我們還在為了認證東奔西跑時,人家的飛機早就大賣了;

而C919的成功之道在於聰明的利用了國際上一切可以拿到的先進產品,一方面加快了進度,

另外一方面也為打開他國市場留下了空間,但是不成熟的設計經驗和實力,

卻讓這個很多人低估的項目不斷延誤,不是超重就是結構弱化,

既然確定了引進國外力量,為何卻做成了一個半吊子工程,

是設計團隊的名譽和獎項重要還是國家利益重要?

C919

中國的大飛機項目其實起源得比人們想象中要早,

還在毛主席在位期間,遵照他的指示,

就在上海成立了相關的項目研究機構來開展國產大飛機研製,就是後來著名的運十項目。

運十飛機的具體情況相信很多關心中國大飛機的人都是耳熟能詳的,

當時,號稱在總體技術水平上不亞於波音707,和空客首飛的第一款A300大致在同一性能左右。

運十飛機同時也是中國航空史上爭議最大的一個項目:

它的下馬讓諸多航空專家痛心疾首,

很多人堅持認為,運十作為完全自主國產的大飛機項目,

至少應該得到像空客飛機一樣的政府支持,而不是一昧的崇洋媚外,

為了和麥道公司合作而放棄整個運十項目。

而反對運十的人卻認為:運十作為一個頗有政治意味的國家形象工程,

早就被民航認定為不具有航線運行的資質,

在國民經濟調整的時期,壯士斷腕是十分必要的,

畢竟大飛機項目就是一個無底洞,

當時的中國經濟其實很難承擔項目的繼續。

運十

哲人說過,人不可能邁進同一條河流。

但是在21世紀的國產大飛機項目中,我們卻又一次犯下了運十的錯誤,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國家的開放和經濟的積累,我們的容錯空間更大了,

也終於可以把我們自己的大飛機給熬了出來,

吃一塹長一智,

衷心希望我們的民航飛機可以成為國際市場上真正的C系列,能夠和波音空客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