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的價格,為什麼買樂視超四X50S pro而不是其他品牌電視

被人推薦購買智能電視有些被坑的即視感,自己的錢想買哪款自己又不是沒數。糙米的東西已經算不上性價比了,同樣50寸的電視,價格差不了多少,為什麼還去看那種2012年版本的2G RAM+8G ROM的乞丐版配置…………至於那種1G RAM+8G ROM配置還敢賣2899價格的廠商,something with your dump head?有些老牌子、新牌子自己絕對不會主動去觸碰。

在用樂視電視之前,自己是微鯨電視用戶(WTV43K),更早前是創維酷開3D電視用戶(42寸),也是自己由創維大腦袋進化到平板電視的直接過度,那會還是相信品牌的力量。微鯨和創維酷開這兩款電視的共同點就是全是LG IPS屏幕。創維電視比較耐用,當時酷開品牌也沒有獨立出來,是目前三臺智能電視中購買價格最貴的一款,6150元,附贈了這套5.1音響,電視用了5年沒出過什麼毛病,倒是四個立式音箱壞了一個。另外就是因為法令的緣故,電視自帶的視頻資源已經全部停止更新。就接口數量和種類上來說,這款42寸的創維3D電視是最全面的,不管是USB接口數量(USB2.0),還是視頻輸入輸出接口。只不過視頻資源不更新的話就只能當作普通的顯示器來使用了,所以就只能買各種機頂盒搭配使用,順便又先後入手了netgear PTV2000和3000玩投屏。同時也一直關注論壇的刷機包,當時刷過一次機沒什麼問題,能正常開機,但是第二次刷機想刷成4.0的包直接變磚了,求解無果,拉著電視去維修說是要換什麼主板,收費800,心中千萬匹草泥馬,真黑……拉回來又擺放了一個月左右直接賣了550。一直想不起來當時為什麼要拍下這張包含CleanClear圖,只記得當時播放的這部片子是個頒獎典禮。

對於第二款電視,習慣性的還是選擇LG IPS硬屏,想過購買55寸或是以上的,客廳空間還是蠻大的,但是無奈價格高啊,所以43寸吧,工藝上沒有問題,品控上也一般問題不大。2016年那會可選的電視品牌已經很多,新生代的電視也層出不窮,比如樂視、小米、微鯨等,但這些都不再最初的考慮的範圍,依舊是定在了創維,LG,三星,其他的品牌倒是沒有考慮,一是沒有使用過,二是身邊人中貪便宜購買的某幾款國產牌子壞的幾率高、維修費用同樣太高。在購買上上,心裡的價位是3000元上下4K電視,至於最後選擇這款微鯨WTV43K1,一是因為在關注的幾款型號中同時具備2個USB 3.0的電視,對於外接移動硬盤播放30G以上的4K影片非常重要;二是附贈一年的會員,雖然能折現更好;三是將喇叭設計在了底部而不是背部,同時支持杜比和DTS音效,在試聽效果上值得期待,四是64位的A53硬件配置上較高,支持H.265硬解,支持語音搜索功能,播放本地4K很輕鬆;五是附贈了一個禮包,雖然只是一個手機殼和遙控器外套;六是價格上符合預期,所以買吧,交互體驗上很好。但是隻有一點後悔,那就是這款電視的價格在8個月後降到了1400左右,當時發動了很多身邊人去購買,只是沒給爸媽買,那會他們還有電視能看,結果等到他們電視壞了時候再去看,已經漲回到了3000,只能把這臺給他們了,如果當時再買下一臺也就好了,畢竟當作顯示器使用也是極好的啊。

當然如果買了備用的電視也就不會出現這個樂視電視了。本來是還想再入手微鯨,但是發現價格和配置上已經沒有了當時43寸那款獨特的性價比。這才轉移到了其他的品牌,想買55寸的,畢竟43寸的放在客廳感覺真的好小,但是價格好高,那就選個49或是50寸的吧,4K剛需,這次要加一點,那就是支持HDR。對比了一番小米、LG、三星和國產的其他的幾款50寸電視後,選擇了這款超四50s pro,3300元。但這次選擇優先看的是什麼,質保,為啥?一是因為這個屏幕不是IPS而是換成AUO屏,二是50寸的第一次用,有些緊張。售後上問題不大,那就再去談性價比,看硬件配置。

對於AUO屏,不能簡單的去評價好不壞,自己偏好LG IPS也並非僅僅是硬屏、色彩還原度高,而是自己所接觸過的AUO屏產品,普遍默認亮度過高,屏幕四周基本都會有漏光問題,但不太影響到畫面的觀看。比如這款樂視超四50s Pro(單反直出,僅僅壓縮圖片體積),漏光基本就是左右下方兩側。

這款電視有什麼優勢?除了上面的價格,當然價格只是個參考,硬件配置上關注的部分一是支持HDR,高色域,搭配4K圖像引擎可以獲得更佳的觀看效果;二是硬件配置更高些,內存達到了3G,相比於同價位的2G是個優勢,16G算是標配,至於某些還用8G那就呵呵吧。CPU採用的A72+A53,搭配T820,遊戲性能上更加出色;三是採用了中低音全頻喇叭單元+獨立絲膜高音喇叭單元設計,音質效果上應該會更加出色些,至於杜比音效早已是標配了。至於USB3.0接口,雖然只有一個,但好在有,如果沒有這個USB3.0,自己也是不會選購的,即使前面的硬件配置是優勢。為什麼?因為自己有本地的4K視頻,動輒20G,50G的也是常見,USB3.0與USB2.0的差異就是體現在同一部影片的播放流暢度上,卡頓、緩衝情況不能存在,影響觀看心情。

說完了自己關注的優點,那麼要說說想要吐槽的地方了。都知道樂視電視並非是賣的硬件,而是它的視頻內容,所以不管是當時的買會員送硬件,還是買硬件送會員,終歸涉及到一個方面,那就是先用硬件開拓用戶市場。市場有了,那麼剩下的事兒就好說,前期可能是虧本,但是後面的盈利空間會很大,本身硬件賺不了幾個錢,靠的是什麼?收費影視還有開關機廣告,如果說樂視前兩三年可能在賠本賺吆喝,那麼現在已經可以回本甚至是盈利了。好,接下來要進行點評了。

1. 只有一個USB3.0接口,不夠用。

2. 頂部散熱孔未見有防塵罩設計,容易落入塵土或是其他異物

3. 包裝未提供HDMI線材,需要自備

4. 屏幕默認亮度比較高,AUO屏的特色,需要手動調節亮度

5. 開關機帶廣告而且不能關閉,開機廣告15秒,關機廣告3秒。既然硬件我已經買了,會員也不想開通,為什麼還要佔用電視的開關機時間來打廣告,這應該需要給用戶支付費用或是分成才對吧,畢竟樂視是在用開機廣告來盈利的。

6. 絕大部分資源都需要會員才能觀看,平臺內置了CIBN和華數,所以會員有四種,樂視的超級會員(490元/年)、樂視體育會員(590元/年)、CIBN和華數會員。對於自己這種平時看看直播節目或是觀看本地視頻用戶來說,開通會員的意義不大,畢竟自己偏好美劇,這類資源都是網上可以找到的

7. 免費資源有一部分,但只能試看六分鐘,隨後可以以低畫質進行觀看,感覺有些不爽

所以看到這裡,有兩個問題,你會購買開機帶廣告的電視嗎?以自己的實際情況有必要開通會員嗎?下圖單反直出,所見即所得,有沒有感覺白色的雲有些亮?不過有個好處是什麼,那就是一些網絡下載的普通畫質的影片在細節展示上會比較出色,這也算是亮度高的好處。

樂視超四 50S PRO有個最特別的設計,你知道是什麼嗎?有開關機按鍵,但是每次通電都能直接用遙控器開機,這是自己最為詫異的地方,對於習慣了每次開機都要用實體鍵開關的自己多少有些新鮮感,只是這算不算Bug呢,還是故意設計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關機後狀態是否是真關機還是隻是待機?功耗有多少?很小,非常小。

搭配歐瑞博S30可以看到,通電不開機時的實時功耗只有0.2W,沒有實體開關機按鍵的好處就是通電後直接用遙控器進行操作即可,但是同樣雷雨天依舊需要拔下電源。

這款50S Pro在設計上與前兩款電視不同的地方,是電視的邊框採用了金屬材質半包裹的設計,相比於傳統的黑色ABS材質的邊框倒是多了一份質感。對於邊框使用六角螺絲的工藝設計,雖然看起來不太美觀,但是呢,實用性就是可以提升了邊框對屏幕的穩固性。

對於目前智能電視所宣傳的超薄機身來說,其實機身最薄的地方也就是面板。樂視超四50s PRO機身最薄處是8.87mm,與宣傳的9mm超薄機身一致。

此外屏幕上左右三側的邊框寬度也是在9mm左右,也算是窄邊框設計。一般來說,邊框越窄,個人的感覺是屏幕越大,可視面積越大,同時視覺衝擊力更大。

下方的邊框作為承重的部分,自然在寬度上要大一些,達到了15.84mm。

話說既然採用了金屬邊框的設計,那麼面板與邊框鍵的縫隙大不大呢?不大,貼合上較為緊密,此外金屬邊框的厚度上比較薄,放不上一元硬幣。

這是背部底部下方與屏幕結合處的設計,背部採用了噴砂與拉絲工藝處理,略有木質的視覺感,比較美觀漂亮,手感上卻極為爽滑。

背部條紋效果展示。

在散熱的設計上,超4 X50S Pro沿襲了傳統的底部+頂部散熱的方式,但是對於頂部這種散熱孔並沒有在上方加入類似擋雨棚的設計,塵土以及其他的東西很容易掉落進機身內部。上面的微鯨WTV43K有加入擋雨棚的設計,相對來說降低了塵土以及其他的東西進入的幾率,同時也不會影響到機身的散熱效果。

對於接口的設計上,除了電源線接口在左側外,其餘的接口都設計在了右側。其中USB接口、AV輸入、音頻輸入接口設計在了頂部,音頻輸出接口是個耳機同軸二合一接口。USB接口有兩個,一個是USB2.0,一個是USB3.0,USB3.0接口必須是要有的,因為會連接TYPE-C接口和USB3.0接口的移動硬盤觀看4K視頻影片。這幾個接口朝上的設計都比較容易進行接入其他設備操作,不管是音視頻線、U盤還是移動硬盤,但是在使用移動硬盤上會有個問題,USB接口距離桌面的垂直距離是35.8釐米左右,而大部分移動硬盤的線材長度都小於這個高度,導致硬盤並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要麼懸掛,要麼購買更長的線材,要麼就是找個支架放上,對於實際使用的影響倒也不大,但是如果選擇設計在側面靠近桌面的地方,用戶體驗會更好些。

側面的四個接口是RJ45網線接口、兩個HDMI接口和有線電視的天線接口。天線接口的存在滿足了一些城鎮或是鄉村用戶的使用需求,在一些地方使用大鍋接收節目的情況還比較常見,也就是衛星電視,要知道有些大鍋能是能輕鬆搜到鳳凰衛視、東森臺的,東森洋片臺的所播放的歐美影片很多也很新。對於HDMI ARC接口,眾多智能電視存在這個接口的直接原因就是沒有光纖輸出接口,如果要解碼DTS或者杜比,此時就只能靠HDMI ARC功能來進行實現。HDMI ARC的功能就是傳輸聲音信號,電視可以通過ARC將音頻信號通過HDMI線回傳到功放或者其他擁有HDMI ARC功能的音頻設備上去,這樣用以節省單獨的數字輸出線材。

提到解碼的部分,再來看看電視的揚聲器單元設計,畢竟是音質的硬件基礎。樂視超四X50s Pro採用的是兩組中低音全頻喇叭單元+獨立絲膜高音喇叭單元設計,只不過並沒有像音箱一樣將兩個單元採用上下同一側的設計,而是採用了背部與底部的分離式設計,即位於背部兩側的兩個全頻喇叭單元。

兩個高音喇叭則設計在了底部兩側。至於為什麼要這麼設計,用官方的話就是“雙無源輻射器設計,通過合理運用空氣流動,增強低音效果,讓音樂中的鼓聲及電影中的引擎轟鳴聲都能直達心底。並且經過Dolby音效後期處理,結合DTS-HD及杜比全新音頻解碼技術,使人聲,樂器聲以及自然之音都能高保真還原,無論看視頻、玩遊戲都讓你得到震撼的聽覺享受”。

電視支架採用了金屬材質,依舊是常見的人字馬設計,只需要一個螺絲進行固定,在承重力和穩定性上較好,同時墊腳上都加入了硅膠墊的設計,即使在大理石桌面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滑效果。

好像少了什麼東西,對了配件,在關鍵配件上一個是線材,一個是遙控器。線材並沒有提供HDMI,原因嘛就是節省成本吧,只有一根三合一轉接線,搭配蓮花接口的設備使用。

對於遙控器來說,語音識別功能已經是算是標配,同樣超四X50s Pro的遙控器也自帶語音識別功能。不過個人比較偏好的兩個功能並沒有加入進來,一是飛鼠功能,對於飛鼠的功能並非是目前智能電視的標配功能,這就需要遙控器加入對應的傳感器設計,但這款遙控器並不支持飛鼠功能。飛鼠功能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實現快速定位來選擇菜單、選項的效果,尤其是在輸入帳號密碼、文字等時候;二是一鍵截圖按鍵,不用頻繁按鍵或是藉助外接鍵盤。

不過遙控器有兩個較為特別的按鍵,一是語音鍵上方的一鍵分享,用來截屏分享到微博;

二是下方的樂鍵,一鍵直達快捷菜單,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所定義的、所要看的內容。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對於這款樂視超四 X50s Pro電視,推薦過給別人,但是目前已經售罄,同樣還有一款同期的X50已經暫停購買。在售的是超4 X50 Pro,但價格在3999元,比超4 X50s Pro多了MEMC功能,存儲空間也提升到了32G,此外揚聲器提升為了哈曼卡登,附贈多了兩副3D眼鏡和天線隔離器。如果單純對比超4 X50s Pro的3599元,那麼這四百元是比較值得的。而對於在售2999元的X50M生態版,雖然用的是3G+32G+ Mstar6A938系列的搭配,但是屏幕用的是FHD屏幕而不是真4K屏幕,同時揚聲器也僅僅採用了2.0聲道全頻單元。

那麼43寸和50寸的觀感上差距大嗎?同等距離下觀看還是比較明顯,比如臥室床上。此外有沒有HDR功能,對於影片的顯示效果上差異還是很明顯的。還有就是默認的亮度、對比度下(50-50),樂視超四X50s Pro的AUO屏確實要亮上很多,已經能夠照亮部分桌面和支腳了。

硬件部分分享到此,下一篇對系統進行介紹,先提前說明一點的是,開關機帶廣告,但是聲音可以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