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也许人家并不想被称作“小众”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给这篇推送起名时,突然犹豫了。本来,我每篇推送的名字都很随意,基本就是2秒中想一个,差不多得了。比起研究标题,打开率,如何起名的江湖大号们,真是惭愧。

#感觉要去读个风水学#

这篇我本来想叫“小众品牌blah blah”,很常见的标题,毕竟全世界都在介绍小众品牌。可是,我稍微想了一下,它们真的小众吗?到底什么是小众?

我看到一个解释说,小众呢,是相较于大众而言的,比如销量和知名度都不大,但并非廉价或者烂,反倒不乏精品存在,就会被称为小众。就是说,品质和设计也许都有亮点,但就是没那么多人知道,也卖的不咋样,这难道不叫“倒霉”吗?

如果一个设计师,费心打造了一个品牌,然后每季就卖出去10件,他会开心吗?同理啊,一个歌手发张唱片,一个导演拍个电影,一个演员演部戏,就2人喜欢,即使2位都死心塌地,他笑得出来吗。

我想,可能从消费者而言,小众代表独特和新颖,可以满足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我用的(买的读的看的)很小众耶”,我们说这话时可能带着自豪,但是对品牌(创作者)而言,他们真的enjoy小众这个说法吗?

#这个问题也许会一直bother me,有什么想法可以分享#

Steve J & Yoni P

说SJYP小众,我第一个不服。

Steve J & Yoni P 的秀场门票是首尔时装周上最抢手的门票之一。

韩星们爱它,爱它,都爱它。

设计师 Steve J 和 Yoni P 是一对couple,在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后,联手创立了以两人名字命名的品牌。

他俩标志性的形象-女生黄发,男生帽子和胡子,后来变成了Steve J & Yoni P的独特商标,超级可爱。

他俩在2007年与Topshop合作过一次胶囊系列之后,才开始在韩国发展,受到很多明星们的加持,然后就一路大发。

特别奇怪,我不太喜欢它的秀场Look。#这还是挑了我喜欢的#

甚至对它某些Lookbook也持怀疑态度。

但我爱它的衣服被穿出来的样子,喜欢它们在街上的样子。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品牌最初的理念就是:韩国街头风。

他们试图在Sophisticated和年轻街头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从Hip Hop文化和混搭街拍中找到灵感,去奢留简。

他们保持精致和简单的剪裁,坚持寻找最时髦的印花图案,永远记得“Young"。

Cosmopolitan;Marie claire

从街头走进主流杂志,走向人心。

这对couple说,快乐是最重要的东西。他们希望人们看到他们的系列,会挂上微笑。

我看过一个他俩的采访,记住了他们的三只猫:Kush, Lush, Jjush。像他们这么有爱的人,才最有趣,设计的东西才那么有生命力。

牛仔裤:$351; 牛仔裙:$368

实用。

约11万韩币,人民币700左右

有趣。

约25万韩币,人民币1500左右

富有细节。

酷,但一点不颓废。现在Steve J & Yoni P不算小众了,我甚至希望它越来越大众。

KARA

不是韩国的组合,而是一个包袋品牌。读者小伙伴

瓦饭早凝ing推荐给我,我自己去查了一下,被创始人独特气质吸引,觉得很值得介绍给大家。#谢谢瓦饭#

Kara品牌名来自于日语的“Karaoke”(卡拉OK),取其“empty orchestra”的意义(空荡荡的乐队),代表品牌的创造力与无限想象力。

特别是,Kara这个词,在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都很容易发音。看得出,创始人Sarah Law从来都没想过要做小众,她一开始要的就是国际化。

Sarah Law本身就很国际化,出生在美国,在香港生活过,毕业于Parsons School,如今品牌在纽约。每年奔波在香港,巴黎,纽约,过着飞人的生活,经营着Kara。

她被福布斯选为“Arts & Style"届的 30 Under 30商业领袖。毕业后在Gap工作的她,在2012年开始自己的品牌Kara 。

她说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当你要告诉其他人,“我要设立自己的clothes line时”,很可怕,因为每个人都想要自己的设计,每个设计师都有那个梦,其他人一定在翻白眼。

Fall/ Winter 2016

怎么克服呢?她说:You just have to do it. #很多时候,改变就是需要那口邪气#

之所以要创立包袋品牌而不是其他,跟Sarah本人个性有关。她喜欢简单穿搭,不爱在穿衣上费心,但她认为即使是最不关心fashion的人,都对有自己的想法。

很多时候,人基于一个包去评价一个人,包真的诉说了许多,就跟通用货币似的。#这看得出,品牌想要吸引的绝非小众#

具体来说,Sarah Law想要吸引的是对自己个人风格有强烈sense的人,她关心潮流,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并不依附于“时尚”而活。

其实就是Sarah 她自己,不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有很好的幽默感的人。

Backpack: $525

Kara的品牌哲学是,简单直接,no bullshit。就像Diane Von Furstenberg说,她每天都努力践行诚实,像废话但很真实,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Crossbody: $410

对于Sarah而言,最重要的是:质量和产品技艺。甚至比设计本身更重要。

其中五金件是关键。她用最简单的五金,作为品牌设计的一部分,同时展现最好的品质。

极简风格,摒弃复杂的设计,专注于国际感和城市风情,非常摩登。

Dakota Johnson ;Susie Bubble

现在很多名人都开始使用Kara。

Sarah说她当然很开心,但最开心的是看到路上的普通人在用Kara,她甚至要压抑尾随人家的冲动。

Clutch: $195

除了经典的背包,越来越多的其他单品吸引了眼球。比如这款Clutch,好看哭。

Tie Crossbody: $350

小包萌一脸。

Messenger: $560

颜色选择也很多,绝不仅仅局限于黑白。

所谓的小众可能就是通往大众路上的妥协吧。Kara绝对有大众的潜质。

3x1

如果喜欢牛仔,应该对 3x1不陌生。

标志性的穗穗,红遍各大街拍。

设计师Scott Morrison对丹宁布料有很高的追求。他们从日本,北卡罗来纳州等各地搜寻最好的牛仔布料,为“牛仔”设立了新高度。

在纽约的3x1旗舰店,你可以在它们的玻璃房看到制作全过程。他们把零售,设计,制作等过程融合在了一起,全透明地展示给所有消费者。

Scott Morrison说他们使用最好的材料,不止布料,RiRi拉链,日本产纽扣,甚至最好的针线。

迅速虏获一大堆时尚Icon的心。

Olivia Culpo是忠实粉。

Meadine也是。 3x1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之后,一度各种断货,卖到断货的小众,创始人应该在偷着乐。

穗穗款时髦,吸睛。

特别上镜。

真正实现走路带风。

基本款裤型也很棒,我看到shopbop上的买家评论,基本五星,大家纷纷表示:很好穿,很合体。

包裹度很赞,修饰体型。

3x1特别会做生意,他们推出了“Customer Made" " Bespoke"服务,你可以选择制作一条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牛仔,满足大家的小众心里,。

顾客可以坐下来,与牛仔专家一起讨论,你想要的面料,版型,纽扣,甚至口袋放在哪,都可以定制。他们还会记录下你的需求,方便以后再次定制。

所以,他们可以很大众,但你依然可以保持很小众。

$295

$295

平均200多美元的价格,比一线奢侈品容易接受。

$255

推荐看看穗穗之外的设计,也蛮有特点。

$195

Top: $185; Shorts: $195

现在这个季节推荐牛仔裤太不人道,但其实3x1也有牛仔裤之外的设计,同样简洁有风格。

我还看上了它们30刀的patch set,贴在牛仔单品上做DIY,可爱爆了很有趣。

穗穗能流行多久不知道,但品质和创新,可以帮品牌走更远。

今天看到一句话:“真正的废物不憎恨工作”,够我想一阵子。

一直既往的感谢你们,喜欢就转发吧,留言告诉我你心目中值得大众化的小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