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事改編丨嫁入香港的悲情女人,當著孩子的面被侮辱

《天水圍的夜與霧》

2009年/香港

關鍵詞:改編自香港一件令人慘不忍睹的血案

曉玲來自四川山區,做北姑時認識了香港裝修工李森,兩人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

經濟不景氣,李森成了失業人員,靠領救濟金生活,曉玲則在一家餐廳打工。

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四口人晚餐只吃兩個菜,魚還是去河邊釣來的。

面對連女兒們班費都交不起的窘況,曉玲希望李森可以出去找份正經工作。

李森立馬憤怒起來,不僅不願找工作,還懷疑曉玲在外面勾引男人,對妻子惡語相向。

當晚李森對曉玲施暴。絕望的曉玲哭著抗拒著,滿眼驚恐,卻無法掙脫。

李森越來越暴躁。曉玲不小心打翻了米,他咆哮著甩鍋砸盆將母女三人趕出了家門。

走投無路的曉玲在社工的安排下,第一次住進了庇護中心。期間,李森一直不停地打電話騷擾她。

社工組織二人會面調解。

曉玲多次表示自己無法再與李森一同生活,並希望可以申請救助金。社工本著小事化了的荒唐規則,極力勸阻曉玲。

為了緩解曉玲的情緒,社工讓曉玲先去深圳的妹妹家呆一段時間。

經濟的壓力和妻子對婚姻的決絕讓李森逐漸入了魔,心中的怨念也慢慢加深。

李森追到深圳,在大庭廣眾之下自殘,希望妻子可以回心轉意。

丈夫瘋狂的舉動嚇壞了曉玲。

心神無主的她打電話給母親訴苦求助,誰料母親居然勸曉玲回到李森身邊,說男人打女人很正常,不要計較。

對於女兒能嫁給香港人這件事,曉玲父母一直引以為傲。

早些年經濟還算景氣,李森賺了筆錢。恰巧曉玲懷孕,於是二人就回到了曉玲的老家。

香港人李森的到來使曉玲一家十分開心。全家都視他為座上客,曉玲的爸媽更是把他當成寶貝。

不久,李森出資出力蓋了一座三層的樓房,這極大地增長了曉玲父母的虛榮心。

曉玲的肚子越來越大,父母表示不在乎李森在香港有家室,如果他願意娶曉玲,他們可以接受任何條件。

這時,李森把貪婪的眼神轉向曉玲的妹妹。曉玲媽媽把一切都看在眼裡,卻沒有任何反對的語言。

不久曉玲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夫妻二人在村裡靠經營小賣部為生。

一日,曉玲母親沒有及時給二人送飯,李森怒氣衝衝地回到家打死了曉玲家的狗。

儘管深知李森的德行,但在曉玲父母看來他依舊是那個為自己蓋了三層樓的金龜婿。

曉玲帶著女兒們連夜坐大巴迴天水圍,她已經做好了離婚的準備,並規劃好新生活。

沒進家門多久,李森又對曉玲大打出手,瘋狂砸東西,家裡一片狼藉。

混亂中,曉玲被地上的玻璃渣割傷了腳,疼得大叫一聲。這時,失控的李森突然回過神,鬆開雙手。不知所措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李森手機留言給曉玲,說要殺掉兩個女兒。

聽到留言的曉玲慌慌張張到警局報案,警察以“夫妻間的玩笑”為由拒絕受理案件,也不願保護曉玲,陪她回家。

曉玲只得孤身一人回去。

李森拿起準備已久的刀,當著女兒們的面殺死曉玲。

隨後,他又在奄奄一息的曉玲面前殺害兩個女兒。

為掩蓋罪行,李森捅了自己一刀。誰料用力過猛,在救助人員來之前,失血過多死了。

曉玲一家的悲劇終結在某個復活節的夜晚。

父權的絕對化、女性自我認知的缺失,家人及政府的不作為……所有的這些都是這場滅門慘案的幕後推手。

《一念無明》中,香港底層百姓的生活環境壓抑、狹小

這部《天水圍的夜與霧》,是女導演許鞍華根據2004年香港天水圍滅門慘案為藍本拍攝的電影。

許鞍華說:“我希望大家能看過這部電影后,對天水圍引起討論,討論就好,不一定要喜歡,因為這些故事都是天水圍實實在在發生過的,都是有真人真事的,大家應該要多關注天水圍。”

除了展現“血腥”的天水圍,許鞍華還拍攝過“溫情”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點擊藍字查看推文)。兩部電影,展現了這個香港最大的貧民社區,人性的至善和至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