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五峰这个地方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今天是五峰旅游和您一起的第255次旅行

感谢您的陪伴

大自然总是很神奇

只要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总会在自然界中发现不一样的惊奇

白岩圈是五峰新发现的又一个乡村旅游好去处

究竟这个景区有些什么看头呢

让我们跟随卞国洲的文字

一起走进美丽的沙淌村白岩圈景区

五月的雨天,周末,两台车,三五知己。从五峰新县城渔洋关南行20公里,便到了青龙洞。

一下车,发现自己身处一块盆地,举目四望,恍如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古木参天,村居错落,鸡犬相闻。四围皆山,青翠满眼,东面有一绝壁,人称“白岩圏”。其下一条小溪,斗折蛇行,穿盆地而过,直抵山边,那里就是青龙洞的洞口。

人群兴奋起来,沿溪而行,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人们数分钟之后便到达洞口。溪水在洞口前绕了一个弯,没有和想象中的一样顺着山脚流过,而是一转身,像调皮的小孩扎了个猛子,一头扎进了山脚的洞里。

洞口狭长,高约30米,一条栈道从洞口蜿蜒伸出来,直到我们脚下。向上看,峭壁嶙峋,碧树参差,宛如一颗棱角峥嵘的龙头。人们开始说笑,仿佛一颗悬着的心落了地。

沿着栈道进了洞门,光线较暗,隐隐约约上了一座小桥。激烈的水流在脚底下发出巨大的轰鸣,似乎是万丈深渊,但却看不清晰,人们不由得紧张了起来。刚到桥头,有人惊叫一声:“快看!”顺着手指的方向,我们回头看到刚刚走过的洞口变成了一只明亮的脚印,那是一只右脚,轮廓完整,细节清晰,仿佛一位贪睡的大仙在朦胧中一踹而就。

按捺住发现的喜悦,继续前行。洞并不算深,复行数十步,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溪水穿过山体,到达了山的另一面。在洞内盘旋的水流,仿佛憋屈的野马,脱缰而出,飞珠溅玉,形成一道美丽的瀑布。瀑布落进下面的深潭,那就是青龙潭了。潭呈圆形,像一只绿色的脸盆,潭上雾气蒸腾,从容迎接着瀑布的激流。瀑布之上,龙云桥穿云破雾,直达潭对岸,桥上铺设着透明的玻璃,安全又不乏刺激。人们心情大好,忍不住在桥上开始凹造型,摆pose,拍起照来。

过了桥,栈道回环而下,一个半圆过后,居然又转到了瀑布的下方。石壁凹进去,刚刚可容一人通过。瀑布从头顶上泻下来,仿佛挂了一道水帘。透过水帘影影绰绰可以看到桥上人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笑声。

不等他们了,我们急切地向前走。出了青龙潭,溪水变得安详起来,栈道也平缓多了。 我们到得早,栈道上人还不多。可以清晰地听到潺潺的溪水声和从树丛中偶尔传来的鸟鸣,溪流宽而浅,中间石块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苔,坚韧的菖蒲附在石块上,绿油油地在水中招摇。溪边是青青的箬叶,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我不由得轻松起来,心中暗道:“不虚此行!”我们一边从容地沿着平缓的栈道前行,一边贪婪地呼吸着从绿叶中散发出来的空气。两旁全是青树翠蔓、藤萝苍苔,空气中有树叶的香气,混着各种青草味儿,就像一锅微微发酵的甜酒。

不知不觉又走出了一公里多,越来越大的声响不断从脚底下冲上来。我不由得把身子探出栈道看个究竟。原来,虽然栈道依旧平缓,但是溪流已经开始下行,与栈道的垂直距离越来越远。溪流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窄,到最后居然宽仅盈尺。亿万年的风镌水凿,把坚硬的山体勒出了一道缝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把这些狭窄的石缝加工成一个个光滑的腔体,形成一个个天然的共鸣箱,把细小的声音成千上万倍地放大出来。急速下行的溪水冲刷着石壁,在这些天然的共鸣箱里发出一阵阵轰鸣,就像千军万马在驰骋厮杀。我不由得对这条仁慈的溪流万分感激,她把我在青龙洞内看不清的景象在这里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出来。

越到下游,溪流越窄,水流越急,声音越大。那狭窄的溪流一会儿像一只射出的利箭,一会儿又像一团旋转的火焰,把岩石冲刷得光滑婉转,九曲连环。面对如此美妙的胜景,我居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绘它。向导在旁边憨厚地说:“这里就叫青龙摆尾。”我不由得拊掌大笑,赞叹这个名字恰如其分。

转过一个弯,轰鸣声骤然消失,眼前云雾一片,溪水无迹可寻,它到哪里去了?向导说:“前面就是终点——黑天坑。”我定睛一看,果然,前方云雾之下有一方黑洞洞的天坑,深不见底,雾气升腾。溪流隐约变成了一条细线,有气无力地在坑底游动,先前那磅礴的气势消失殆尽,只留下袅袅余音。我大着胆子,走到天坑边上,刚看了个大概,一阵头晕目眩,赶紧抓住扶手逃也似地回到栈道中央。

告别黑天坑,沿着300多级台阶拾级而上,到达停车场时,年长的早已汗流浃背,年轻的也兴奋地大声呼叫。密密匝匝的森林送来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人们大口地呼吸,润喉养肺,沁人心脾。再回首,刚才的奇洞幽峡已与群山浑然一体,早已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哪是树,哪是人……

* 文字:卞国洲

一日五峰行 一生茶乡情

电话:0717-5823102

邮箱:wufenglvyou@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与五峰旅游温暖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