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總統府”,半部近代史


在南京有一個頗為傳奇的地方,從明初被闢為漢王府後,五百年多年間始終作為官衙、官邸、行宮或政府所在地存在著。這個地方就象是一個巨大的舞臺,任由不同歷史時期的主人們,“你方唱罷我登場”,演出了一場場波瀾壯闊的歷史活劇!這個地方,就是現在被稱為“總統府”的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清軍入關後,原明朝漢王府被改為江寧織造府、兩江總督府的官衙。康熙和乾隆下江南時,均以此地作為“行宮”。太平天國攻佔南京後,又把這裡作為“天王府”進行擴建。
紅柱灰瓦的中軸線大堂。兩側朝房是明清禮戶工,兵刑吏六科辦公之所。
推翻清朝統治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也設在這裡,圖為表現臨時政府成立時的臘像場景。臘像最後有一個日本浪人的臘像,不知與當時的小鬼子政府有什麼關係。
偉大的民主先驅孫中山先生,雖然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時間不長,但從展出的實物和圖板中可以看出,短短時間內,孫先生為初建的民國政府的構建和運作,作出了大量的工作。
簡樸明亮的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
圖為麒麟門,總統府中軸線主要通道,平時並不開放。
後院花園中不能開動的石舫,意為“江山永固”。
子超樓前這兩顆挺拔的雪松,是由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親手植下的。
國民黨總統蔣介石的辦公室,與孫中山先生的辦公室比,豪華而顯得昏暗。一如他的統治一樣。
時任國民黨副總統李宗仁的辦公室。
此為反映當時國民黨政府首腦生活的臘像。近代以來的總統府,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很多近代重要人物在這裡活動,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在這裡發生。毫不誇張地說,“一座總統府,半部近代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