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80后”驻村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青春之歌

黑边眼镜、夹克衫、牛仔裤、运动鞋,一身休闲打扮的黄定肆,第一眼感觉一点也不像驻村书记。这位斯斯文文的“80后”倒像个文人,但在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潼泉村当驻村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学会了“接地气”,成为鹤峰脱贫攻坚的青春担当,荣获2018年恩施州青年五四奖章。

黄定肆出生于恩施市一个农村家庭,兄弟众多、家境贫寒。2013年从湖北民族学院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考,入职鹤峰县委宣传部,20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6年初春,黄定肆告诉身怀六甲的妻子,要到最偏远、最贫瘠的五里乡潼泉村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黄定肆说,农村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融入到灵魂,父辈的勤劳、淳朴、与人为善时刻指导着自己做人做事,内心的农村情结也是越烙越深。

“你去吧,我支持你。”为人师的妻子简单一句回复,尽管有太多的不舍,还是依依惜别。

初到潼泉村,面对一无所知的村情村况,黄定肆深感责任的重大与任务的艰巨,全村贫困户154户,非贫困户55户,100多个日日夜夜,黄定肆秉持“家家到户户落”的原则,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在入完最后一户谷忠力家庭后,黄定肆说,总算心里有底了。

“黄书记,又入户去啊?”黄定肆变成了移动的村情户况通,哪家哪户有几只猪,几只鸡他都清清楚楚,走在路上,和老百姓经常对白就是这句话。

“开始到村里来的时候,我还没瞧来。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村里办起茶叶企业,让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改变了多年的穷面貌,全家顺利脱贫。”该村贫困户葛信斋说起黄定肆,满是称赞与感激。

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老百姓不仅要脱贫还要稳定脱贫,必须有产业依托,才能富起来。

黄定肆带领帮扶工作队先后十余次入组到户,详尽考察大蔸子野茶资源及分布情况。经过3个月时间,30多次沟通,引进了天生万物现代农业公司,改写了该村没有企业的历史。公司和农户签订茶园土地流转、租赁及野茶资源保护性开发合作协议,并为燕家河茶叶基地的农户发放4万多元的前期发展资金。

其他特色产业也齐头并进:全村发展商品四季豆50余亩,每年为贫困户增收20万元以上;发展特种养殖,培养了年养殖规模500只以上的两个土鸡专业户,中蜂规模达15群以上的示范户21户。

谢兴国是公司的一名收茶员,以前因生活困难,每年都要出去打工。他应聘为天生万物茶厂收茶员后,每天都笑声不断。“在这里上班,收入稳定不说,还有时间陪家人,而且年底还有分红。”说起家里与村里的变化,谢兴国心里别提多高兴,“自来水通了,电也通了,路也通了,原来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变成现实。”

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关键因素。房屋改造,挨家动员宣传出点子;饮水安全,逐户徒步丈量距离……黄定肆力求从根本上破解发展瓶颈,争取项目与资金,做规划,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两年来,建起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硬化五个组的通组道路,整改和正在整改村内危房92户,新修小水窖40口、争取引水管4万多米。

如今,潼泉村已旧貌换新颜,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

“你到鹤峰,就在鹤峰安了家,到潼泉,你就成了村里的一份子。”妻子没有丝毫怨言。

“潼泉,你若不弃,我便不离。”黄定肆在日记中写道,非常感激妻子的理解,也感谢潼泉人的接受和支持,无论有多少磨难,始终相信“吹尽黄沙始见金”。(汪正玺 杨长江 夏咸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