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向东60公里有一处复活的水乡古镇

华中经济网郑州6月2日讯(杨正华 文图)一排排仿古建筑沿河而建,一道道青石板街道四通八达,一条条小河穿街而过,一座座石桥横跨在河上,如长虹卧波,又如珍珠串联起整个小镇,一只只小舟漂在水波上荡漾,成群的野鸭自由的在芦苇、荷叶间游弋。游人三五结伴或行舟于水上,或坐在亭台楼阁中纳凉、品茗,或伫立于桥头吟诗作赋,或漫步于古街品尝美食,体验手工技艺。这一切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水乡小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让人想象这是在北方。这便是朱仙镇启封故园,一个曾经繁华又没落,几番兴起的中原水镇。

出郑州往东60公里,在开封西南部20余公里处的朱仙镇有一个启封故园,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也是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投资开发建设的是河南开心一方置地集团董事长叶永明先生。叶永明的家乡是浙江乾元镇,虽说他不是河南人,却怀揣着复兴朱仙镇的梦想利用五年的时间打造了一座仿古式水乡小镇,复原了千年古镇的昔日繁华。

说起朱仙镇,她的来头可不小,她曾是古代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家喻户晓的岳飞朱仙镇大捷便发生在这里,朱仙镇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战国时期朱仙镇叫聚仙镇,是因为鬼谷子率领众弟子在这里传道修炼,后来修成正果,得道成仙,人们便叫成聚仙镇。后来又因为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得名朱仙镇。唐宋以来,朱仙镇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

明清时期,由于贾鲁河(古名孙家渡)的开通,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不仅是省城开封的外港,而且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

民国时期,铁路的兴起夺走了水运的优势,政治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再后来,黄河泥沙的冲击,运粮河道堵塞,河运最终中断,离开了航运,繁华了千年的朱仙镇一步步走进衰落。

进入当代与她齐名的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经济发展迅速依旧名扬天下,唯有朱仙镇沦为一乡下小镇,成为人们历史书上的回忆。

于是就与政府签约投资开发启封故园项目。该项目位于开封市朱仙镇北侧、开尉路以西、运粮河两侧,总建设周期10年,计划累计投资120亿,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

项目规划分为古镇风情展示区、环湖风景游览区、温泉休闲度假区、古战场文化体验区、生态农家体验区、文化创意养生区、生态湿地体验区、生态林地观光区等8个功能区。其中一期古镇风情展示区建设周期为三年,于2016年10月竣工开园。

园区内有启封楼、验粮楼、四面牌坊、潜龙桥、状元桥、信义桥、聚仙桥、魁星街、下八行街、卷洞门、凤鸣茶楼、博弈广场等朱仙镇的历史街道、古桥、楼阁、码头一一在园区重现,给人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北宋水乡古镇情景,人在其中仿佛穿越了历史,一日两宋游,一夜两宋情。

谈起投资朱仙镇的初衷,叶永明先生动情地说,他的老家浙江乾元也是个水乡古镇,漕运码头,从小在水边长大的叶永明时长想起儿时的记忆,对家乡的古镇深深怀念。

而朱仙镇也是水陆码头,文化厚重,加上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郑州机场40公里、开封仅22公里,处在黄金旅游点上,他对朱仙镇的复兴是充满信心的。

“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抱负的商人,不能总停留在把房子卖掉变成钱的阶段,我要为河南,也为自己打造一个永恒的景点制作——就是朱仙镇的文化旅游项目”叶永明说。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不惜重金打造精品建筑,为此,他将家乡祖上收藏的数万块大青石板运到朱仙镇启封故园铺到地上。古色古香的石桥的石头都是从山东拉来的,投资两千多万建了全世界最大的木制牌坊,一砖一瓦都是古法建造。按他的话说,他所建造的园区建筑都是经得起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考验的历史建筑,他将留给后人的都是物质与非物质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