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夢》大雄為何那麼「廢」?網友撰文神解析!

首先,我是哆啦A夢近20年的腦殘粉,在我心中所有的漫畫裡,哆啦A夢一檔,其它漫畫一檔。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長大之後很多人會覺得這很奇怪(雖然他們很少表現在臉上),為什麼你會喜歡哆啦A夢這種幼稚的、給小孩子看的漫畫?

但我想,每一個至今都還在喜歡哆啦A夢可能都會贊同這樣的回答——我喜歡哆啦A夢,就是因為這部漫畫是這樣的幼稚、這樣的適合小孩子看。

因為這部漫畫通篇所講的,其實都是我們年幼的時候,所接觸到的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東西,友情、親情、夢想,還有愛。

這些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虛無、越來越不能當飯吃、越來越在現實當中淡去,但你真的很難講,如果真的沒有這些東西,我們是不是還會這樣留戀這個世界。

世界會變得世故,但它沒說過你內心深處也要變得和它一樣世故。

不管在什麼時候,當你進入哆啦A夢的世界,進入學校後山下的那個小鎮的生活的時候,你都會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如此乾淨的東西的,一如我們小時候那樣純粹。

哆啦A夢新番的主題曲「夢をかなえてドラえもん」裡有一句歌詞,「小時候的夢想,長大想必就會忘記吧!」

至少對我而言,哆啦A夢總會讓我想起幼年時所有美好的東西,說的再矯情一點,它總是會提醒我,不管我在哪裡讀過書,在哪裡工作過,我見過哪些人和事,我都要知道自己和那個還不認識字的時候,聽姐姐讀哆啦A夢漫畫的男孩是同一個人。

世界會變得世故,但它沒說過你內心深處也要變得和它一樣世故。

及大眾缺點於一身的大雄,才是真正引起人們共鳴的地方所在。

其次,說說野比大雄這個人。其實野比大雄真的是個廢柴,思考和運動這兩樣天賦點顯然都加在睡午覺上了。

好吧,你差就算了,大雄還是個非常懶惰和不思進取的人,小心眼、會報復。好吧其實就是個熊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不喜歡這個角色。

我不太想討論大雄的射擊天賦,或者爐火純青的翻花繩技巧,這些不過是漫畫設定的點綴,其實是沒什麼價值的,不能改變大雄是個廢柴的事實。但是對於大雄為什麼會成為這樣一個人,我覺得還是有幾點值得說明⋯⋯

首先,在漫畫的設定裡,大雄應該是一個生活中非常、非常平庸的孩子的「集中縮影」。

和其他很多藝術作品一樣,在哆啦A夢這部漫畫裡,出現的角色都是有非常鮮明特徵的。胖虎是強壯的孩子王、小夫是班裡最有錢的富二代、靜香就是小時候你會暗戀的同桌女孩,小衫則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哆啦A夢的每一個普通的小學生讀者,想必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在這裡或者那裡比不上其他人。而哆啦A夢這部漫畫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要教會孩子們不斷上進,所以大雄這個主人公需要讓所有的小讀者都能找到共鳴,於是一個集大眾缺點於一身的大雄形象就出現了。

大雄這個形象之所以廢到極點,很大的原因就是他需要讓大家都能找到共鳴,同時能獲得「我至少比大雄強吧,那大雄能做到我為什麼不能」的想法。

所以大雄這個角色本身就是脫離現實的藝術極端創作,拿一個藝術創作的人物到現實社會當中來討論本來就是很無聊的,你在現實生活中可曾見過和大雄一樣一無是處的人?同理,你可曾真的在社會中見過出小衫這種「就沒有我不精通的,就沒有我不知道的」的天才?

哆啦A夢對大雄的教育方式

再來,關於哆啦A夢的教育方式,其實漫畫中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哆啦A夢本身就是個有很多缺點的減價品。

它在機器人學校的表現簡直就是大雄的翻版,還被老鼠咬掉了耳朵,所以哆啦A夢對大雄的教育有問題這點根本就不值得討論,肯定是有問題的。

但是各位試想,如果哆啦A夢不是一個丟三落四的、膽小的傢伙,而是一個高大全的家庭教師形象,我們真的還會這樣喜歡哆啦A夢嗎?

哆啦A夢帶給我們的,就是一個我們從小就缺少但又夢想的東西,一個絕對信任我們、瞭解我們的夥伴。

這個夥伴會陪我們去做我們小時候所有想過,但又從來沒有實現過的幻想,例如自己動手建立一個王國、和同學一起努力製作一部電影、去非洲和海底做最偉大的冒險。

哆啦A夢的重點不是說教,它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陪伴。記得有一集,哆啦A夢迴到未來有事情做,臨時由多啦美來照顧大雄。

多啦美這個正常的機器貓顯然比她的哥哥厲害多了,各種循循善誘、各種讓大雄自己努力,把大雄照顧得非常好。但最後的最後大雄還是十分想念哆啦A夢。因為一起努力的夥伴才是我們在七八歲的年紀真正想要的啊。

大雄這個人,還真的是個廢柴,就跟我們一樣,是個普通至極的普通人。

最後,關於大雄自己。雖然得票最多的那個答案覺得「善良」並不值得在討論大雄未來的時候一提,但我還是很想提提這個。

不出意外,大雄長大了,進入一所普通的學校讀書、走進社會、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上班族,然後融進千千萬萬不會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任何光輝痕跡的普通人裡。

你有質疑為什麼大雄不更加努力、拼盡全力去獲得更好的生活的權力,但你沒有嘲笑他的權力。

根據漫畫的設定,成年的大雄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工作一般、表現一般、柴米油鹽、兒子不聽話——嗯,除了他逆襲娶了一個白富美這點之外。

但是不好意思,我的父母,我祖父母,還有我生活裡那麼多、那麼多我熟悉的人,他們都是這樣的「普通人」。

你可以質疑他們不夠努力,但每當我想到這個社會的最大多數群體是由這樣的普通人構成的時候(抱歉我又在矯情了)我都會覺得溫暖窩心。

我已經不太記得我媽小時候都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過什麼了,但有一句話我一直都記憶猶新。我媽說,「你可以很平凡、你可以不優秀,這些我對你都沒什麼要求。但有一點我希望你一輩子都能記住,要做個好人。」而大雄就是一個好人。

雖然大雄廢柴、被所有人欺負、被所有人看不起,他在一個小學的班裡其實真的就是受盡孩子們所有惡意的那個同學,他被打、他窩囊、他考零分、他掉水坑、他被狗咬,但他真的一直都在積極健康的活著,而說真的,這現在這個社會里頭,真的太不容易了。

在哆啦A夢短篇裡有一個主要的結尾公式,就是大雄自己玩得得意忘形之後,突然因為某件事情想通了,而進行了自我反省。這樣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因為這真的是主要的模式之一,但就算大雄都是闖禍之後才反省的,那麼從小孩子的任性調皮搗蛋、闖禍、反省到成長,這個模式我也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

大雄未來會怎樣不重要,重點是他是個怎樣的人?

誰不是在犯錯當中成長起來的?大雄為了不讓哆啦A夢擔心,一個人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事情,甚至包括擊敗胖虎,對於一個八九歲的小孩子來說,在一點都不想哆啦A夢離開的時候,這得是多大的勇氣和多理解人的胸襟。

其實這部漫畫在最根本的問題上,從來都沒有過偏差,我知道我們應該堅持價值多元,但如果說這個世界真的還有一部作品可以說是價值觀絕對正確的話,我會選哆啦A夢。

我真的不在意大雄未來會怎麼樣,因為當我們把這樣一個創作出來的人物抽離到現實當中之後,這個討論本身就是很蒼白無趣的。

我只是想說,在大雄的結婚前夜那一集裡,成年後的靜香在結婚前夜曾懷疑過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而當時,靜香的爸爸是這樣回答的:「大雄這個年輕人,會祈禱別人的幸福,會因為別人的快樂而開心,也會為了別人的不幸而難過,而這是為人最重要的品質。」

我一直都覺得,這是我聽過的對於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在平凡的大雄身上,我們都忽略的一個深刻特質-不曉得你是否聽過這句話- 「善良比聰明更難,因為聰明是與生俱來的,善良則是一種選擇。」他或許不夠聰明,他不夠厲害,他有很多缺點,但他著實是一個善良的人。

有陣子《哆啦A夢》曾遭兒盟及教育團體點名「頻頻涉及霸凌,要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下架,不要讓電視播出不利兒童身心發展的內容。」

那時候搞到差點禁播。這讓喜歡動漫的我非常震驚,而且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某部落客發表「哆啦A夢看『霸凌』」的文章,提到「哆啦A夢不是一部適合兒童長年觀看的卡通。 」只要胖虎想要的東西,就非到手不可,不順心的事情就出拳頭揍人。「這種人,學校很常看見吧!」由人高馬大的胖虎為頭,然後召集諸如小夫那樣的附和者,欺負瘦弱同學,跟校園幫派有什麼兩樣,「萬一你家的小孩子到學校變成這個樣子,那實在太可怕了」。

看到那段文字不由得令人感嘆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