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我決定不再考研了


大學過來了大半,好像每個人都突然“開竅”了一樣,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呼朋喚友,各自做這自己私密的且重大的事。每個人好像都胸有成竹,昂首挺胸、步履匆匆地奔赴一個又一個目的地。

從自己承擔著夢想的緊繃,突然被投放到大學來,周圍的同學不斷地向你湧來,緊緊包圍著你,沒過幾年,在你適應了這個密不透風的環境時,他們又像蝗蟲一樣四散開來,留下你孤獨彷徨地張望,分落四下的他們,好像都在密謀些什麼。

你不知道要做什麼?然後,周圍突然出現了很多“好心人”,讓你讀研。也不是,恰好你沒規劃,別人好心建議,好像是無論你有沒有規劃,他們都是建議讓你讀研。你很困惑,我該不該讀研呢?

不,我不建議你這麼做。

“你得有合適的學歷”很多人都是這樣說。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你的父母,他們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告訴你,這是為你好。你必須要清醒過來,這些給出建議的人,都是些什麼人?他們的學歷?他們的職業?他們做過什麼?他們的人生幸福成功嗎?他們是從哪得到這個想法“你必須要讀研”的?

沒關係,如果你不做深入思考,再過幾年,“他們”會建議你讀個博士,然後,極有可能會插手你的職業和婚姻!

他們認為的也不無道理。“現在本科生沒有競爭力”,確實是這樣,物以稀為貴,擴招後的大學文憑也貶值了不少。但是,他們以後很可能會說,“研究生也多如牛毛”,畢竟這也是事實。

學歷是個捷徑,別無其他。一些人似是箴言地告訴我們一些“人生秘方”。生活的主旋律不應該是“秘方”、“捷徑”,而是些其他東西,這需要你自己去發現。當然,一個像樣的學歷能讓你的僱主和其他人對你另眼相看,這樣看似乎有了那麼一點優勢。

對大多數人而言,好的成績、好的學歷讓他們的人生之路更好走。如果你還年少,它肯定讓你和父母相處融洽。但是,你不值得為它感到痛苦、糾結和迷茫。你可以選擇工作幾年後再去讀你需要的研究生,也可以從最底層做起,還可以選擇對學歷不作高要求的職業……只要你盡心盡力、不懼辛苦,不管有沒有好學歷,大部分工作你都是可以勝任的。

因為,我們評價一個人會考慮很多因素,樣貌、學歷、特長、背景、經歷、獲得的獎項、是否幽默、勤勞、勇敢……,我們總能找到合適的方面讓自己閃閃發光。

很多事例已經說明,即使在一些明確規定不要普通高校大學生的企業,也有些“聰明”人突圍。

讀書,最多能讀到博士,那時候應該三十左右了,其實到研究生畢業,你的學歷和在學校的成績作為評判的因素都會大打折扣,人們評價你更偏向於你是否找到個好工作和薪資。

畢業幾年,你的老闆不會關心你的學歷和在學校的表現,他們更感興趣的是,你畢業這幾年做了什麼。

我至今仍記得,在學生時代,為了高分,為了進入好的大學,吃力地學著不擅長也不感興趣的化學時的痛苦,報選專業時的糾結心情,學習的迷茫無措。當時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現狀。

考試是個捷徑,學歷也是。捷徑畢竟是捷徑,人生更為複雜,況且,它的保質期也不長。學歷展現了你學生生涯的表現,但是,你不可能一直是學生。“人生秘方”只是讓你具備更多的優勢,更加的優異。你瞧,大家都希望你做到最好,如果你的學歷更光鮮更高級,他們會覺得你更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