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2140字
讀完預計佔用您4分鐘時間
研究員雖然是歐洲人,但是對辣椒愛得深沉,之前去公司樓下便利店囤了好幾瓶老乾媽,女神院長在旁邊看我一副要把老乾媽承包了的樣子說,可惜老乾媽沒上市,要是上市了你重倉說不定能賺個老婆本了。
對哦,老乾媽在調料界可以說是獨孤求敗了,咋個一直不上市捏?陶華碧奶奶在不同的場合不只一次說過,死活、堅決、絕對不上市。連順豐都上市了,老乾媽依然堅挺。這世界上像老乾媽這樣的企業還不少,在他們所處的行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偏偏對上市這條很多企業都趨之若鶩既提高知名度又能融資的捷徑不感冒。
今天研究員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些市值超過100億美元、屬於行業巨擘的企業。
先從中國開始:
中國國情比較特殊,有很多超級巨頭企業是國資控股,因此研究員在這裡按照私企和國企來劃分。
私企
華為
世界著名通信設備製造商,公司超過6萬員工持股。曾在《財富》雜誌評選的“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排名第三。有專業人士評估上市市值約8000億元。
關於為什麼不上市,其創始人任正非說過這樣一段話,“豬養得太肥了,連哼哼聲都沒了。公司過早上市,員工年紀輕輕太有錢了,會變得懶惰,對他們個人的成長也不會有利。”
還有一些私企,比如滴滴、新美大、螞蟻金服、小米、娃哈哈等。這些企業研究員之所以沒列出,是因為它們快要站在上市門口了。原本娃哈哈也是聲稱堅決不上市的,但是今年4月份的一樁收購案有借殼上市的趨勢。而老乾媽呢,相對100億美元規模標準,尚屬小而美的公司,不過老乾媽在中國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傳奇的企業了。
國企
中煙、匯金、中郵、中鐵等,這些國企個個都是萬億級別的體量。但是呢,這些企業是不會也不能上市的。不過旗下的某些子公司倒是有上市先例,比如中國中鐵和以前的中鐵二局都是上市公司。
美國
Koch Industries科氏工業集團
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典型家族型企業。業務遍及多個領域:原油開採、農業和畜牧業、金融服務等。擁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氣加工集團,佔北美市場總量的25%。同時還是美國第六大電力供應商,供電業務遍及全美五十個州。
Palantir大數據公司
作為一家成立於2003年的大數據公司,Palantir即使在成立10年後的2014年其實也鮮為人知,其神秘程度可見一斑。僅僅在2015年才逐漸浮出水面:一來是“大數據”概念的掀起;二來大家驚奇得發現這個從不知道的獨角獸,其202億美元的估值僅僅排在Uber和Airbnb之後;三來它的主要客戶是隻在美劇和好萊塢電影裡面出現的CIA及FBI等。
SAS賽仕軟件公司
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商業智能和分析軟件與服務行業的領袖。曾經離IPO只有一步之遙,但87%的員工不主張上市,於是作罷。
瑪氏集團
提到瑪氏公司,或許有人還不清楚。但說德芙、士力架,以及“快到我碗裡來”的M&M’s巧克力豆,綠箭、益達口香糖恐怕沒人不知道。瑪氏公司有“食品業的寶潔”之稱。
在全球擁有7.2萬名員工,它的總部卻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一座磚瓦結構的二層小樓中,只能容納80人,門口沒有任何標誌,只有一塊寫著“私人房產”的牌子。
Bose博士
全球最著名的音響製造廠商,由MIT幾個畢業生創立,公司創始人Amar Bose博士視錢財如糞土,把這家公司的大多數股份都捐給了母校麻省理工學院。
歐洲
IKEA宜家
這個時不時都會因為有人睡著不走上個熱搜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傢俱企業。它的創始人坎普拉德說過:“宜家永遠不會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Lego樂高
全球第二大的玩具廠商,每一個歐美孩子的成長中都有樂高的身影。
Bosch博世
這家公司中國人應該很熟悉了,博世的洗衣機、冰箱是高檔家電的代名詞。但它另一個隱形霸主身份是世界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幾乎所有的品牌汽車都在大量使用它們的零部件。
亞洲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陸上和海上油田,控制著1/10的全球原油市場。
農業貿易
Cargill 嘉吉
1865年創立,是世界最大的動物營養品和農產品製造商。
Louis Dreyfus路易達孚
1851年創立,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輸出商和世界糧食輸往俄羅斯的第一齣口商。
這些巨頭公司控制著全球農產品價格走勢,各自年營收均在千億美金左右。
大宗商品貿易
Vitol維多集團
世界最大的獨立原油貿易公司,深海里的巨鯨,在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的情況下,它也能從伊朗拉出來原油。
Trafigura托克集團
全球領先的獨立大宗商品貿易和物流公司之一,也是少數能夠實現產業鏈整合與全球物流的貿易公司之一。
這兩家企業是大宗貿易領域的傳統兩強。
另外如同MBB這樣的頂級諮詢公司(Mckinsey、BCG和Bain)、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各大頂級律所,因其業務規模和為客戶服務的性質,研究員就不納入名單了。
那麼以上這些企業,他們為什麼不願意上市呢?
研究員總結了一下,原因不外乎這些:
1. 差錢,但等待更好的上市時機。一旦上市,財務數據透明且估值體系清晰,融資額度反而容易受限;
2. 股東結構尚不到位或不利於上市。比如:華為、哇哈哈以及各類國企巨頭;
3. 不差錢,不想因為融資受上市公司法規的各種限制。比如:宜家、Koch Industries、Cargill、Louis Dreyfus等。
4.保密需要。企業上市以後,就變成了一家公眾公司。要定期披露年報,按照要求公開各種信息。而有的企業不能接受這一點的。這倒不是說,有什麼見不得光的東西,而是每個企業的運作模式不同,有些企業的很多信息是不能公開的,否則容易遭到競爭對手的複製甚至打擊,帶來一些災難和麻煩。
總之,女神院長說啦,企業上市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已。只要有健康的現金流和持續穩健的擴張,誰還在乎上不上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