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增逾14倍!閱文集團IPO後首份成績單,又造網文界“奇蹟”

“網絡文學第一股”閱文集團在IPO之後,今天交出了第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2017年收入40.95億元,同比增長60.2%;2017年淨利潤5.5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16%。

14.16倍!這是閱文集團淨利潤的增幅,就像“中國網絡文學與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堪稱世界四大文化奇觀”這一說法一樣,經歷10多年的發展,中國網絡文學正式迎來規模盈利的美好時代。

430億字背後,1110萬人為文字埋單

在大家把目光聚焦在IP的時候,內容付費大背景下,為文字埋單,2017年增長超出預期。

根據閱文集團的財報,2017年在線閱讀收入同比增長了73.3%,達34.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閱文集團的平均月付費用戶同比增加33.7%至1110萬人,每名付費用戶平均每月收入同比增加28.2%至人民幣22.3元。

閱文集團內容向第三方平臺輸出的商業變現,也進入良性發展階段。第三方平臺的在線閱讀收入增幅高於整體約13個百分點,為86%,為4.65億元。

閱文集團聯席CEO梁曉東就指出,會繼續擴大手機互聯網的分銷渠道,目前已與華為等手機制造商合作,將產品預裝在手機裡。

儘管第三方平臺的在線閱讀收入數額不大,但在移動支付普及、內容付費習慣養成、渠道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這塊收入的增長值得期待。

2017年,閱文集團還拓展了很多“小眾類別”,比如軍事、體育、二次元等,並引入了更多影視相關的電子書,比如《芳華》、中文版的《冰與火之歌》等,這都極大增加了平臺內容的豐富性和多維立體性。

“數據分析在商業模式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017年,我們利用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強化了讀者內容推薦算法,並通過更好地整合平臺基礎架構及優化內容標註,升級了產品的導航功能。”財報中這句話,並不起眼,但透露出閱文集團在線閱讀收入增長的重要秘密。

之前阿里巴巴的電商收入超預期增長,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功不可沒,直接提高購買轉化效率,對閱文集團,也是同樣的道理 。

IP營收增長近50%,2018商業空間更大

文字內容底盤不斷牢固,閱文集團的IP運營也漸入佳境。

比如《鬥破蒼穹 》,是白金作家天蠶土豆的一部古裝玄幻小說,520多萬字,總點擊超過1.5億。

這部小說在2017年由閱文改編成動畫,第一季上線首日播放過億,總點擊超過10億!《鬥破蒼穹》第二季近日剛剛獨家登陸騰訊視頻,首日專輯總點擊突破1.6億!

動畫只是《鬥破蒼穹》IP開發的第一步,為挖掘IP價值,閱文集團與騰訊、萬達成立合資公司,成為“共營合夥人”制度打造產業鏈的一個典範。

資料顯示,閱文、騰訊和萬達成立的這家合資公司名為:蒼穹互娛(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其中,閱文系持股34%(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領勢投資合夥企業,在閱文集團旗下),騰訊系和萬達分別持股33%。

《鬥破蒼穹》等IP的挖掘和開發,也讓閱文集團距離“漫威夢”又進一步。

財報顯示,截止2017年年底,閱文集團的現金淨額在81.317億元,充裕的現金流,也讓閱文集團在IP運營開發中有更多的騰挪空間。

從閱文IPO開始,內容產業春天已來

閱文集團的這份成績單,是在3月19日收盤之後發佈的。預計,超過14倍的淨利潤增長,要在20日香港資本市場引起一陣“騷動”了,資本恐怕要瘋狂了。

當然,市場也有一種聲音:雖然規模盈利了,但是閱文集團的市盈率還是太高了,估值能撐的起來嗎?

如果你到美國市場看看,Netflix、亞馬遜……儘管處於虧損狀態,但仍然擁有很高的市值。如果你對中國IP運營市場的未來,堅定看好,那對於閱文集團的估值也許是另外一種看法。

閱文集團的估值支撐在哪裡?

閱文集團聯席CEO梁曉東直言:一方面有閱文集團在中國網絡文學領域巨大的領先優勢,另一方面在於作品IP的巨大潛力。

這是時代大勢。

實際上,除了閱文集團本身進入規模盈利,2018年,內容付費將進入資本春天。

據不完全統計,無論是視頻內容領域的愛奇藝、B站;直播領域的虎牙、鬥魚、花椒、映客;還是音頻內容的騰訊音樂集團、喜馬拉雅;以及邏輯思維、豆瓣……都啟動了資本市場的動作,這是百花芬芳的季節。

這些公司 ,有的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有的在A股市場,少量公司在香港市場。而每一個關於內容產業的公司上市,都可能對其他內容產業的上市公司產生聯動效應。

如今,閱文集團的市值在743.72億港元,股價82.05港元,距離千億市值只有一步之遙。

隨著IP運營商業化能力的釋放,以及在線閱讀收入的持續增長,股價漲到90港元,甚至超過IPO首日的110港元,創下新高,在2018年,這都不是夢!

此外,對於近期互聯網大佬們談論的迴歸A股問題,閱文集團聯席CEO梁曉東在3月19日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以中國預託證券(CDR)迴歸A股是一種創新的安排,但閱文並沒有收到有關通知,不排除會考慮跟隨其他同行迴歸A股,會研究有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