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冷至尊 MasterBox Lite 5中塔機箱(睿)開箱

自從3月份Ryzen平臺發售之後,我徹底入了整套新的AM4平臺,老平臺E3 1321 V3+Z97-A +賊船DDR3 1600 8G就一直在閒置,前陣子一位基友說要拋棄筆記本更換臺式機,舊裝換新顏 — COOLERMASTER 酷冷至尊 MasterBox Lite 5 中塔機箱(睿)開箱換裝體驗 於是果斷友情價半賣半送幫其用E3直接裝了一套臺式機。雖然對於我來說已經是老平臺,但是對於基友這樣的人來說足夠高性能了。奈何我沒想到基友居然是追求炫光的人舊裝換新顏 — COOLERMASTER 酷冷至尊 MasterBox Lite 5 中塔機箱(睿)開箱換裝體驗 。這陣子對其機箱側透並不滿意,於是讓我幫其尋找更換更大側透的機箱。思慮再三之下,最後幫其選中了張大媽最近在推薦的MasterBox Lite 5(睿)中塔機箱,相信能滿足其的要求、其中更是因為在更換期間在我家裡看到了固態硬盤的速度舊裝換新顏 — COOLERMASTER 酷冷至尊 MasterBox Lite 5 中塔機箱(睿)開箱換裝體驗 ,從而要求給自己的機器更換三星的850 evo固態。因為礦潮的緣故,導致AMD的中端顯卡一卡難求,不得已最後上了影馳的GTX1050,於是在一番要求下,新裝成形了。

外包裝很簡潔,就一些外形構造圖

背面也是如此,幾乎都是英文說明

SN、條碼產地信息,日期很新鮮。毛重6.16kg,產地東莞

另外一側的機箱參數說明,長寬高468.8*200*454.5mm

標準的雙泡沫固定機箱

裡面還有一本英文說明跟機箱使用圖示

MasterBox Lite 5(睿)使用圖示

MasterBox Lite 5(睿)左側

MasterBox Lite 5(睿)右側

MasterBox Lite 5(睿) 正面

MasterBox Lite 5(睿)背面

算是斜置的I/O面板,既避免了上置容易入塵的尷尬,也避免了正置側放後碰牆的尷尬

從左-右分別是重啟、耳機、麥克風、開關鍵、USB3.0*2、硬盤燈


前面的面板有個logo,這也是整個機箱唯一的logo

可見前面板的反光程度,雖然材質是亞力克,但是採用了鏡面


左側的側透也相當的鏡面,要不是換了個角度,估計我就要獻醜了

打開側透,可見裡面的設計符合一般側透機箱的標準,電源倉獨立,這樣可以避免看到多餘的線

散熱孔設計,下邊是硬盤倉

附帶了一個12cm的黑色散熱減震風扇

可兼容ATX M-ATX ITX主板


右側蓋打開後可以看到I/O面板的線,背部的走線位置,電源倉、硬盤倉、還有一包螺絲包

螺絲包,有各種規格的安裝螺絲 ,還附帶了黑色的紮帶方便收背線

I/0面板的USB接口線、電源線、重啟、燈光、麥克風、耳機線

硬盤倉、附有2個3.5寸的硬盤架,另外貌似有多種膜口可對接2.5寸,左側還空餘了一些位置方便藏背線


電源倉,隱約可見下部的防塵網設計、另外這個電源倉也比較獨特

從這個角度看,可輕易看到前置亞力克面板外的景色,這表示光的反射會在穿過後變得不再刺眼

前置可安裝3個散熱風扇,凸出的面板是2.5寸的固態安裝支架


前置面板很容易就拿下來了,這樣很方便風扇的拆卸與請洗

I/O面板是獨立的,通過2個螺絲固定機箱架上,如果發生故障,可輕易拆卸出來修理


固態出現了一點小意外,因為並沒有看清楚Z97的M.2通道是走PCIE,買錯了sata的M.2固態,只好申請退貨,重新下單,估計要明天才能到。又是一個教訓

把E3 1231V3 +Z97-A+賊船 1600 8G還有影馳1050海韻M12 620W從老機箱上拆下來準備安裝


這裡說一下電源倉,設計師這樣子放進去的,模組電源放進去之前建議先把需要用的線接好

推進去,再上螺絲,電源就弄好了


模組電源已經足夠少線了,但是依然不好走。多餘出來的線把硬盤倉稍微擋了一下,感覺再給點時間,可以走得更好,奈何基友說快搞定出去吃飯,果斷胡塞

機箱還是比較好走背線的

這大概,是蜜汁尷尬的地方了。基友不想走網線,用的TP無線模塊,正好被多出來的一條鈑金頂住了不能收好,看了下設計,估計暴力鋸開也無損其設計。

準備不足,暫時只有2個從老機箱上拆下來的12cm風扇,還空缺了一個位置

整體看上去還是可以的,電源倉上我估計可以放一些小模型


成功一次點亮,CPU散熱器的高度感覺剛剛好。有些小盤友注意下限高舊裝換新顏 — COOLERMASTER 酷冷至尊 MasterBox Lite 5 中塔機箱(睿)開箱換裝體驗。奈何重新下單的850 EVO固態得需要明天才能到。只好先出去吃飯,搞了一早上也累了

次日去了基佬家裡成功把850evo安裝上。完美點亮,基友看來很愛燈光,還買了遙控變色燈條

沒想到居然還買了一個美少女手辦,居然還正好能放進去,不過把翅膀拆了

點亮得很成功,固態安裝系統確實很快,850 evo開機居然顯示只有3秒..比我家裡還快。

基友表示對機箱很滿意,往後再修改


總結

先說缺點吧

1、機箱的側透鏡面反射有點高了,而且側透太鏡面容易導致手汗、劃痕在其上清晰可見

2、機箱的螺絲開始都需要用螺絲刀輔助扭開。緊固度很高

3、相較於其他同價格側透的機箱,頂部沒有風扇位

優點

1、設計很簡潔,大方明瞭,小白不需要看說明書亦完成安裝

2、斜置的I/O面板正好滿足我基友靠牆的尷尬

3、電源倉的設計很不錯,再也不用強行從側面推進去

4、整個內部背線孔跟散熱孔位很多,背線跟電源倉散熱考慮得很周到

5、可見整個機箱內部還有相當寬裕的位置安裝水冷,或者可放置多種高度的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