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億市場大起底!這個行業將成為市場香餑餑

近年,K12在線教育在中國方興未艾,行業頭部企業吸引了大量資本蜂擁而入,眾多企業也紛紛選擇“擁抱”資本市場,IPO、併購,K12在線教育行業一時間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投資領域。然而,元立方金服研究員調研後看到,瘋狂過後一地雞毛,似乎成為當下新經濟發展必然遇到的一道“坎兒”,目前監管的風口已有收緊的趨勢,如何規範行業發展以造福社會,或許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傳統教育的“弄潮兒”:

K12在線教育定義

K12教育的概念興起於美國,美國K12集團作為全球K12在線教育的潮流引領者,通過實踐率先將K12教育從教育板塊細分出來,最初泛指學前至高中的基礎教育,在中國特指從小學至高中的學習階段。

K12教育可劃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大部分,線下以新東方、好未來、精銳一對一等校外輔導機構通過教師現場授課的方式,屬於傳統教育範疇;線上則如VIPKID、猿題庫、作業幫等新興互聯網教育品牌,憑藉全新的理念和教學模式,提供完全不同的用戶體驗。當前,在巨頭企業陸續佈局K12在線教育的背景之下,線上線下融合或將成為行業後續發展的一大趨勢。

二、千億市場雛形初顯:

K12在線教育行業現狀

(1) 初露鋒芒

九十年代末,中國K12教育行業春芽破土,以北京101網校、四中網校為代表的老牌機構,依託互聯網浪潮,打破過往小作坊式的培訓體系,成為第一批試水K12在線教育的企業。

(2) 市場容量

2017年互聯網教育市場規模達到達2502億元,其中K12在線教育同期實現298.70億元的交易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38.93%,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67.40億。

據教育部資料顯示,2012-2016年,我國初升高的毛錄取率僅為56.40%,高升本的毛錄取率則低至49.5%,大量適齡學生無法通過學校教育實現升學的目標,課外輔導成為該人群必然的選擇。隨著中國第二次嬰兒潮主力成家立業進入生育年齡,以及“二胎”甚至生育限制全面放開,兩大因素驅使下,新生兒、K12階段人口數量將顯著增加。2015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K12階段人口(0-14歲)為2.27億,市場空間廣闊、潛在受教育人群基數龐大,預示著K12在線教育未來需求巨大。

(3) 行業生命週期分析

二十一世紀初,信息化技術相對落後,是制約K12在線教育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教學內容粗糙、用戶體驗不佳,直接導致學習效果不甚理想。早期企業的不斷試錯,為後入局者鋪平了道路。2008年左右,K12在線教育取得長足進步,視頻教學的推廣打破了線下輔導的壟斷,原先未觸及的三、四線受教育人群得以享有與一、二線群體相當的教育資源。

2013年之後,網絡傳輸速度的提升伴隨智能終端的普及,線上教學開始顯露出比線下更強大的生命力,並從此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由於國內不同省市教育質量參差不齊,教學內容標準化程度難以統一,致使K12教育始終扮演學校教育的“配角”,進一步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和體驗。2016年至今,在資本的加持下,大玩家們通過升級教學設施、培養教師團隊、拓展線下教學網點的“重資產”模式,正式開啟了K12教育的“軍備競賽”,然而火熱的市場行情下,大多數企業卻未能實現盈利,商業模式不清晰仍困擾著相關從業者。

(4) 商業模式

鑑於現階段K12在線教育行業面臨的核心困境:盈利難度大和優質學習內容匱乏,業內企業將主要精力及資源投入在教育信息化技術的研發和拓展、教學模式的創新、內容及課程的開發上。一方面,整個行業目前尚處於“拓荒時代”,通過“燒錢”探索變現渠道,完成前期積累作為領先企業競爭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由於教學內容標準化難以統一,寡頭們憑藉獨有的地域優勢,形成“諸侯割據”,造成行業集中度偏低(龍頭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CR4不足5%),巨頭難以通過壟斷實現規模效應,這也就意味著產品、服務的差異化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學習需求,將會是K12在線教育長期的行業格局。

① 學習效果直觀,成果可量化;

② 最貼近線下教學,學生可與教師互動;

③ 按課時收費,體驗不理想可選擇調整。

其他盈利模式仍相對模糊,如內容付費,由於教學內容質量存疑,學習效果難以直接衡量,消費主體(通常是家長)不願意提前為內容買單,然而伴隨消費人群向80、90後傾斜,知識付費的意願增強,內容付費有望成為K12在線教育行業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5) 行業痛點

K12在線教育行業快速增長的同時,亦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亟需解決,行業深層次的“革命”在所難免:

① 准入門檻低,教學內容和流程難以形成標準化,困擾企業發展的教師資源和優質內容開發促使其不惜血本的投入,導致成本高企,企業負擔過重;

② 缺乏核心競爭力,教學系統過於單一,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教學體驗和學習效果仍落後於線下,線上教育還只能作為已有教學環節的一個補充,無法取而代之;

③ 線上獲客成本提高,學生校內課業負擔繁重,無暇顧及課外輔導或興趣培訓,相對於線下教學壓價空間有限,再加上學習效果無法保證,獲客難度較大;

④ 運營風險高,在線教育尚處於監管空白區域,針對某些敏感的問題如相應的辦學資質皆沒有明確的規定,另外,消費主體(家長)和體驗用戶(學生)的脫節,降低了最終成果評估的準確性。

三、“達摩克利斯之劍”:

政策環境

(1) 政策支持

K12在線教育行業迅速崛起的背後,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自2010年起,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及政策,強調市場化發展在線教育行業,《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民促法》、教育“十三五”規劃等皆將民辦教育、互聯網教育列為發展重點。

(2) 政策監管

K12在線教育行業因其特殊的行業地位,目前尚無具體的規章制度對該行業進行管控,然而K12線下教育市場卻已迎來了“監管風暴”。《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強調K12教育機構必須證照齊全。2018年2月,教育部、人社部、民政部等幾大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提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嚴格整治無辦學資質、教學內容不符合要求、存在安全、消防隱患的K12線下教育機構,從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來看,K12線上教育面臨嚴監管將會是必然,未來如《ICP經營許可證》、民辦學校辦學許可等證照或將成為行業必備。

四、互聯網+教育:

K12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趨勢

(1) 准入門檻提高

雖然K12在線教育行業未來監管趨嚴一定程度上對K12在線教育行業形成了衝擊,然而行業的優勝劣汰也間接提高了整個市場的准入門檻,早期佈局教育行業的企業或採取規範化辦學已取得網絡教學相關證照的企業,有望在接下來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2) 行業整合加速

在行業肅清的背景之下,地方性小作坊、家庭式的教學組織或機構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反而是規模較大的區域性或全國性K12教育巨頭如學大、新東方、好未來憑藉多年累積的資本以及虹吸效應,從超一線城市逐漸向三、四線城市擴張,擴容速度可保持在30%以上,基於面授課短時間內仍會是接納程度最高的教學方式,線上可對線下形成良性補充,競爭優勢明顯。與此同時,巨頭在課程研發、師資培養方面先天優勢顯著,這將加快行業的洗牌,兼併購成為常態。

(3) 核心競爭力考量

經過一波淘汰,企業將競爭的核心放在提供優質的教學內容上,投入資源開發內容不僅可以提高用戶粘性,為今後的內容付費奠定基礎,也降低了獲客成本,為企業規模化盈利創造條件。

教師的質素則是僅次於教學內容的影響因素,由於教學的體驗和學習效果仍嚴重依賴教師的授課水平,無論聘請名師或自行培養師資已成為企業的必選項。

(4) 小班課、雙師教學成為主流

經過實踐,大班課與一對一教學雖具備一定的優勢,但卻並不是K12教育行業最理想的模式選擇,小班課和雙師教學在K12教育演化的過程中脫穎而出,成為平衡營收與教學質量,實現師資標準化的有效解決方案。

(5) 信息化技術融合

教育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如AI、大數據、AR等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場景,優化學習體驗,依靠科技手段衝破傳統教育中的教師和產地的侷限,實現教育平等最大化,或將成為K12在線教育行業突圍的利器,縱觀行業的發展歷程,信息化技術融入全產業鏈將會是趨勢。

五、風景這邊獨好:

標杆企業分析

(1) 新東方:K12在線教育發展軌跡

1993年創立伊始,深耕於成人留學教育培訓,2002年率先開設針對中學課後英語培訓項目,開始涉足K12教育領域。2004年推出“泡泡少兒英語”聚焦幼兒園至小學階段的英語興趣學習,並於2008年升級為“泡泡少兒教育”提供包括英語、語文、數學等各科目的學習,採用6-25人小班教學。同年,新東方啟動“優能中學計劃”專注於初高中升學培訓,班級人數從6-150人不等。截止2017財年,共計174萬人報名參加“泡泡少兒教育”項目,210萬初、高中學生報名學習“優能中學”課程。2013年在線教育大潮促使新東方戰略轉型,“新東方教育雲平臺”應運而生,公司依託強大的線下資源,強勢開啟線上線下結合之路。

(2) 新東方:SWOT分析

(3) 新東方:核心數據

新東方近5年營業收入保持增長,2014、2015年線下課程吸引力下降、報名人數增長放緩,教學點也隨之削減,公司遭遇嚴峻的業績下滑,公司針對部分業務做出調整並將重心重新迴歸到教育的本質,增長速度顯著提升,2017年收入同比增長22%,達到17.9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0.1%。淨利潤在2015年則出現萎縮,業績提振後2017年淨利潤則為2.74億美元,同比增長22%,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19.3%。

2014年業績不景氣的情況下,新東方全國學校、學習中心數量減少,註冊學生人數僅微增,重拾升勢後2017年學校及學習中心分別增長17%和14%,達到77所和855所,註冊學生人數也大幅增長26%,約為1700萬人,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則維持在19%。

(4) 猿輔導:K12在線教育發展軌跡

猿輔導創立於2015年,是從兄弟應用猿題庫和小猿搜課中孵化並剝離出來的專注K12在線教育的教輔品牌,猿輔導最大的亮點也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依託自主研發的教研系統和大數據平臺,完全信息化、模塊化的教學方式。

兄弟應用猿題庫月活用戶數(MAU)達348萬,題目練習量累計超36億次,小猿搜題越活用戶數(MAU)達2749萬,累計搜索次數達98億次,憑藉兩款兄弟應用積累的用戶流量和數據資源,在成立初期猿輔導就已具備其他競品沒有的先發優勢。

猿輔導的課程體系目前涵蓋了小、初、高三級教學需求,其中小學課程依據用戶的語言能力和水平分層教學,分成4-5種班級/型;初、高中課程在不同用戶需求的基礎之上(如學習目標優等和學習目標滿分),開發出3類直播課程:系統班課、專題班課和1對1課程,其中系統班課和專題班課屬於B2C模式,1對1則為C2C模式。

猿輔導目前已完成共計6輪,總共約15.83億元的融資,最新1.2億美元由華平投資領投的E輪,創造了K12在線教育行業單筆最高融資額。

(5) 猿輔導:核心數據

六、熱門中的熱門:

K12在線教育行業投資前景

(1) 行業聚焦

北京師範大學通過樣本數據的收集(A股160家公司、美股19家公司、港股10家公司及新三板242家公司),在劃分的六個學段(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繼續教育)中發現互聯網上市公司有63%佈局在K12教育領域(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反映出該行業板塊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考慮到K12教育剛性需求的屬性,未來很長一段時間K12都會是各企業聚焦的重心。

(2) 行業投融資情況

2017年教育行業融資數量共405起,較2016年同比增長15.71%,其中K12領域始終是投資機構關注的重點,近三年融資數量佔比平均維持在20%,2017年增長率達到20.31%,2010-2017年投資總金額達218.72億元,位列細分領域第一。

觀察教育行業投融資情況發現,2017年主要的投資退出途徑共2類:A股上市公司併購、海外上市(主要在美國、香港)。其中,A股上市公司已完成和在進行中的併購共19筆,在細分領域,K12共計完成3筆併購,融資總額21.34億元,受追捧程度排名靠前,單筆平均交易價格列第一。因多數國內教育企業採用VIE架構,海外市場依然是它們上市首選地,2017年共有8家企業選擇香港和美國上市,其中3家主營K12教育,反映出境外資本對該領域的熱切關注。

七、總結

進入2018年,K12在線教育行業依然是資本市場的融資大戶,不僅VC、PE機構在該細分領域“打得火熱”,產業投資者的加入也將行業前景推向了新的高度。未來K12相關企業應將業務重心迴歸到教育的本質上,“修煉內功”將會是各企業的當務之急,內容、師資、體驗作為核心考量指標,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命運。

資本雖助推了行業的發展,但逐利的屬性並不利於一個“小步慢跑”行業的長期成長。下一階段,AI、大數據運用等信息化技術將成為行業必備,行業將朝著定製化、標準化兩條路徑同時發展。龍頭企業通過兼併購使得行業重新洗牌,失去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會加速淘汰。

類似於新零售發展軌跡,線上線下融合將成為行業常態,無論是當前擁有數量龐大的教學實體網點的企業,還是引領互聯網教學風口的“新銳”,都無法實現市場壟斷,而如何改變經營效率低下、商業模式不清晰、盈利難度高是各企業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