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蟲,在中國流行了3000多年!

盛夏炎暑,蟬聲悠悠。每當蟬鳴四起,便標誌著夏日的真正到來。蟬在古人心中代表著高雅,是清高、廉潔的代名詞。古人以為蟬棲於高枝,風餐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因此有“飽而不食者蟬也”之說。

正因為這份脫俗,使得蟬在千百年來入詩入畫,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同時,在玉器雕刻領域,蟬也是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據考證,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玉蟬”的身影。

駱賓王在《在獄詠蟬》中寫道:“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唐代虞世南在《蟬》中寫道:“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清人沈德潛編著的唐詩選本《唐詩別裁》中寫道:“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唐代戴叔倫在《畫蟬》中寫道:“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

眾多絕美的詩句都和蟬有關,並且把蟬的樂觀、堅毅、高尚、自強等眾多美好品格凸顯了出來。同時更讓玉蟬在吉祥寓意之外,又多了幾分儒雅之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賦予玉蟬更多的含義。如以一玉蟬佩在腰間,諧音“腰纏(蟬)萬貫”,以一蟬伏臥在樹葉上,定名為“金枝(知了的諧音)玉葉”,也有人將佩掛在胸前的玉蟬取名為“一鳴驚人”(取蟬的鳴叫聲)。

現如今,玉蟬的美好寓意依然為人們所鍾愛,關於蟬的玉器雕刻廣受歡迎。玉蟬手把件或掛件非常普遍,尤其以蟬為題材製作的玉牌最為流行。

一些優秀的玉蟬作品,雕工精良,玉質縝密細潤,玉雕師或巧用糖色俏色雕琢玉蟬高踞玉牌頂端,鼓翅而鳴,或為蟬身下雕刻一株繁枝茂葉的梧桐,似乎若有清風吹過,便會有一片樹葉飄然零落。如此清雅高貴,引人陶醉。

蟬不食人間煙火,是以引露為生,所以有“高潔”的寓意。而蟬的這種品性更像是在現代社會生活的人們。在為了理想而奮鬥時,像蟬那樣,要忍受著潮溼陰暗的環境,面對各種困難與壓力。而終有一日破繭而出,飛向那棵夢想的大樹,一鳴驚人實現最終理想。

美玉本就惹人憐愛,雕成玉蟬則常有畫龍點睛之妙。玉蟬中,既有玉的溫潤,也有蟬的清高,二者的結合堪稱完美,愈發凸顯典雅高貴,真可謂是“美玉成蟬聲自遠”——美玉在手,我彷彿聽見蟬聲鳴起,似在呼喚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琥珀)

一鳴驚人(琥珀)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和田玉)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

夏蟬

編號:YDJ005543

螳螂捕蟬

本文作者繆玥(miaoyue)添加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