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动画电影有吉卜力的影子,却没有吉卜力的神髓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各位官人说明一下,虽然《玛丽与魔女之花》非常像是吉卜力的作品,但是它真得不是啊!它其实是出自STUDIO PONOC之手。

人家的片头是长这样的。

而吉卜力的片头是长这样的,完全不一样好吧。

睁眼瞎的官人,可能都会以为吉卜力自从宫崎骏退隐后,就换了LOGO?

不过要说没有一点关系,也是不可能的。PONOC的创始人西村义明和米林宏昌都来自于吉卜力,本次出任《玛丽与魔女之花》导演的米林宏昌,此前在《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担任原画工作。并且在宫崎骏退隐后,指导了吉卜力的最新动画长片《记忆中的玛尼》。

因此,这部《玛丽与魔力之花》到处都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所谓的似曾相似,那是因为,你在看这部动画长片的时候,总会误以为是在看《千与千寻》、是在看《天空之城》,是在看《红猪》,是在看《魔女宅急便》。无论是从画面的处理,还是细节的设置,或者是人物的形象上,都像极了吉卜力的作品。

可是,像归像,却并不好。

导演米林宏昌之前有过几部作品,最好的应该是《借物小人爱莉缇》,在夸奖这部上层佳作的同时,许多人往往忽略了一点:《借物小人爱莉缇》的编剧恰恰是大神宫崎骏。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所有的画面、技术、手法、配乐、特效等等等等,都只是这株大树的枝叶,它的主干应该是故事的内涵与架构。这些枝叶和主干联合在一起,才是一部电影的整体形象。

《玛丽与魔女之花》差就差在,故事的空洞与内核的缺失上。

电影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斯图尔特的同名儿童读物。最近几年吉卜力系的动画全部改编自已有的小说或者读物,由此可见编剧能力的缺失。讲故事的人没了,只能从现有读物中找灵感。很多人说既然是儿童读物,那么情节的逻辑和世界观都可以放在次要的地方。我不是很认同这样的说法。电影是电影,儿童读物是儿童读物。人家的作品可以只面向儿童,但是你的电影难道也只面向儿童不成?所以,世界观的建立,故事的逻辑主干,必须是优先于其他部分的。

可惜,《玛丽和魔女之花》并没有完成。

由于故事节奏的严重失衡,造成了剧情的头重脚轻,电影前部分不断介绍玛丽原本的世界,且节奏缓慢,把过多的画面和时间放在了对故事没有任何帮助的人物和情节上,造成电影过了一半我仍然对这个“魔法”世界一头雾水。之后,为了补足世界观和节奏的问题(导演自己也发现了?早干嘛去了?),剧情一赶再赶,所有的关键情节都挤在一起崩出来,然后再紧赶慢赶地结尾收场,一切没有悬念,一切也随波逐流。

和吉卜力的经典更不相同的是,这部动画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这部电影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魔法世界这种题材的电影,无非就两种目的,第一展现作者的想象力的丰富,第二人物角色的成长过程,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玛丽和魔女之花》中段玛丽进入魔法学校的桥段,倒是让我有一点哈利波特的感觉,可惜这种感觉立马就没了,因为描写实在不够充分,导演可能也志不在此。所以我到现在依然找不到答案。

大神宫崎骏退隐,高畑勋作古之后,目前能接过衣钵的貌似只有新海诚和细田守这两位了,米林昌宏从最近的作品来看,还是没有走出宫崎骏巨人的阴影,这部《玛丽与魔女之花》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的合格作品,离好作品,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是可惜了这么多好声优了,杉咲花、神木隆之介、天海佑希,小日向文世,满岛光,这么多老中青一线演员的声优出场,却没有拿出好作品来。导演还需要继续努力。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