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平:从郝和平到郝卫平

◎法网观察员 罗昌平

郝和平与郝卫平的名字仅一字之差,并非兄弟宗亲,仅是京官浮沉的两个样本。

如果数点这十年的反腐簿,无论级别还是案值,或者贪腐谋术,很难找到他们的位置。但在过去这一周,两个并不是醒目的腐体却因名字上的偶合,让我有种时间静止的感觉,恍惚十年来自己在原地踏步。

他们官拜司局级,端坐京城,一个是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一个是原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被业内老板尊为“一哥”,盖因手执这个领域的生杀大权。

先说郝和平的故事——

△郝和平和他的妻子

那是我职业生涯独有的景象,媒体对一宗罪案的证实与发布,居然由来自中纪委的派驻机构开具了红头文件。

事由再往前推一年,成都市血液中心从北京采购一批血浆,出现恶性污染,全部报废。一封举报信递往北京,称劣质血袋生产商的许可证是郝和平审批的,他为此收了5万元。

调查初期,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郝和平受贿。药监局纪委甚至佐证,郝和平主动上缴了一张1万元的购物卡,说是前往调查的企业送的,以证清廉。

当案件陷入僵局,时任西城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张京文发现,郝和平名下有一辆从杭州购买的广本轿车,妻子付玉清名下有笔20万元不明汇款,款物的来源指向杭州一大型医疗器械公司。

杭州是国家药监局首任局长郑筱萸的大本营。这位福州人在复旦生物系毕业后,与同班同学刘耐雪完婚,一起分配到杭州第一制药厂。50岁那年,他入京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晋升部座,自此与一个国家的医药监管制度的变迁联系在一起。

郝和平待人严厉,少言寡语,行事专断酷似郑氏。他案值并不大,受贿总计不到100万元,其中一半是旅游卡和会员卡。不过,作为震惊朝野的药监局窝案的引线,他功劳之一是牵出该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郝、曹都曾担任郑筱萸的秘书,谓之左膀右臂,均可越过主管副局长直接向郑汇报工作。

不过,此时的郑筱萸已经利成身退,郝、曹两案陷入长达一年多的博弈,毕竟当年鲜有对一名退休大员追加刑责。也在这一年间,我从新京报挪位财经杂志,顺着人脉惯性和信源积累,在2007年元旦前夕披露了郑筱萸被查的消息,将胶着局面置于公众视野。

那些年,一系列关乎公众安全的重大医药事故相继爆发,从东北“齐二药”假药到安徽夺命“欣弗”,从女性叫苦不迭的“奥美定”到携带丙肝病毒的“佰易”,医药监管已近失控。加之公众对于看病难、看病贵反思逐渐深入,药价之谜诘问声声,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和药监系统弊端丛生的关联业已昭然。

△郑筱萸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从自己眼前消失,再度出现时已是满头白发。对冲民意,是上届权力中心的执政风格,只是满目疮痍,于事无补。

药监窝案掘进过程中,一名办案人员在泡感冒药时,有受查药监官员劝他:“别喝了,有的管用,有的根本没药效。”反贪局长张京文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突破口。想想,多讽刺!

跟郝和平案不同,郝卫平案则是反过来的,也就自上而下蔓延开来。在我2012年实名举报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后,这个系统先后牵出近20名官员,其中司局级4人。

△“核电一哥”郝卫平

这其中,给民众印象最深的是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出现金折合2亿余元,成为建国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最高检察院通报用语)。财新报道,当时现场点钞烧坏4台验钞机。

另一个正是郝卫平,他在法庭上说:“我也害怕过,山西煤老板真吓人,用麻袋装钱来送。”

可以想象,当未来人们描述发改委能源局的权力时,或将提到“麻袋装钱”和“烧坏验钞机”这两个经典画面。

53岁的潜力股郝卫平,长期在发改委从事电力管理工作,由处长而副局,刘铁男案发后能源局与电监会合并,郝卫平改任核电司司长。

起诉称,2004年到2012年间,郝卫平为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在电力项目审批方面谋利,收受人民币934万元和美元3.5万元,并入手四环内两套住房折价1240余万元。

贪心并未因身边环境的变化而收敛,比如刘铁男案发生的2012年,河南周口一家电厂的负责人用纸盒装了60万现金,开车进京,在发改委附近将纸盒放在郝卫平座驾上。因“郝卫平手头紧张”,此人后来又以同样的方式奉上80万元。

郝卫平还主动交代了调查组没有掌握的700多万受贿款,并牵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许永盛。他的行贿者名单中,有华电集团公司(贿款128万余元)、华能集团公司(贿款269万余元)、大唐集团公司(贿款160万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属单位(贿款68万元)之类的能源寡头。

这是一些充满想象的指控细节,尤其是华电、华能、中电投这样的巨头,在权力场中保持着特有的脉系,民众期待的指向不言而喻,只是没有临门一脚的可能,它提示了反腐能够触碰的天花板。

郝卫平所在的国家能源局,首要职责本是承担能源行业监管职能,尤其是合并电监会之后,监督当为要务。一种公认完善的监管权,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专业、独立、透明、公开;二是具有行政问责机制,三是具有法律上的受诉机制。实际却是,这些行权者将审批权放得无比大,以至于忘了本分。

郝和平效力的药监系统,曾经师法美国,可是仅仅流于形式。从监管模式上看,美国药监模式主要着力于事前监管,以保障消费者利益为目的;中国药监则以事后惩戒为主,更重审批权。前者是一种由透明程序、专业执法、企业自律、市场制约与法制惩戒及行政问责共同构成的社会监管网络,行政监管机构的权力只是网中一部分,受到各方面的制约。而本朝的监管权,则是一种职能单一、缺少起码制约的行政工具。

就为官之道而论,两郝遵循的原则是低调,跟对人,规避媒体。这是稳步升迁的基础,也是深层的自得。但于民众而言,离开独立、专业、公开和制衡,从监管到寻租仅一步之遥,当属现有体制中任何一宗贪腐大案的共同特征。横向比较,对股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正在风口浪尖的证监会了!

十年正好是一个政治周期。对照这个时间列表,以及最新的治理方略,腐败中的“不敢、不能、不想”,你认为达到了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