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宇|你多久沒親近鋼筋水泥外的自然生活?

寬袍大袖

赤腳行走

曾經走南闖北不知天高地厚

如今歸去來兮樂在茶舍田頭

這是張新宇給人最直觀印象

他是植物私塾的主人

一位自然教育人

從小生活在一個只有百十來戶人家的村子裡

晨曦裡嫋嫋的炊煙

祠堂邊小夥伴的笑聲

屋後的鳥窩

山上的野果

他擁有一個與自然親密無間的童年

也在心底埋下了一顆種子

大學裡,張新宇讀的是環境藝術專業

他能繪製非常好看的植物圖譜

畢業後,他教過書,做過廣告

卻終歸放不下對山林的依戀

“前幾天翻書,發現書櫃裡有一本黑塞的《園圃之樂》,這本書什麼時候買的,因為什麼買了這本書,現在完全想不起來了,其實書櫃裡類似的書很多,雖然看似沒有目的,但實際上,內心還是深藏著對自然的熱愛,只是它沉睡在那裡,需要一個機會喚醒。”

作為在中國民間較早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機構

張新宇帶領植物私塾已經走過整整6個年頭

他希望為人們建立一個迴歸自然的通道

重塑自然與人的關係

經過幾年的探索

植物私塾漸漸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課程體系

主張“自然教育生活化”

並開發出孩童、成人皆宜的課程

自然與生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

他和同事們帶人們走進山野

認植物、做園藝、種植蔬菜

製作老輩人口中唸叨的在地植物美食

撿拾起那些已經淡薄的地域文化

每一個地方

都有屬於當地人自己的美食記憶

杭州,自不例外

南宋開始,杭州就有做梨膏的傳統

老時節裡

街頭巷尾裡響起小熱昏的聲音

伢兒們就知道賣梨膏糖的來了

(此圖由“植物私塾”提供)

(此圖由“植物私塾”提供)

植物私塾也熬梨膏

沒有撒過化肥和農業的梨子

洗淨、切塊、榨汁

土鍋土灶文火慢熬8小時

待熬製成膏,甜滋滋粘絲絲

人們在獲得美食的同時

體悟了勞動的艱辛

察覺到時節的變遷

除了口腹的滿足

植物也是裝點生活的重要元素

一年四季都有鮮活的色彩

盎然的綠意將家人包圍

讓生命力治癒都市生活的疲勞

這是很多“居家園丁”期待的事情

而現實卻往往相反

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名“植物殺手”

園藝看似沒什麼了不得

但從基礎的翻盆、配土到殺菌驅蟲

一點一滴的,都充滿技巧

植物私塾辦起了家庭園藝訓練營

從瞭解植物的四季狀態、生長習慣開始

到盆器與小物的選擇、造型

一步一步教授

都市園丁們終於看見了與自然輕鬆連接的曙光

“孩子們指著路邊的植物,問身邊的父母這是什麼?而大人完全無法給出答案,因為他們的生活裡早已沒有了皂莢樹、何首烏、覆盆子的影子,更何況這些看起來像雜草的東西。”

“我們生活在這個鋼筋水泥的森林裡面,可能很多時候都忘了,在生活的這個城市以外有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我們總是覺得離不開城市的生活,實際上我們更加離不開的,是支持這個城市生活運轉的、賴以生存的大環境:整個生態的環境。”

張新宇希望通過引導人們對自然的迴歸,讓大家對我們所處的這個時空有一種更總體、深入的認識,讓每一個個體都能夠找到一種跟自然相處更和諧的方式。

可以關注我們:醬爆(hzjiang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