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对你影响不小

老张记得,上个月,就在易薪保APP后台,还有不少网友咨询关于延迟退休的事情,这个月就开始热议养老金取消双轨制,也就是我们国家正在各地推行的养老金并轨方案。

估计90后的小伙伴听到这些名词,会表示一脸懵逼,确实是这样,提前感受到的肯定是70后和80后的朋友。老张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了解到这个政策,或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已经在实施这一方案。

来,先科普一下。

养老金“并轨”: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双轨制— —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因而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求并轨,原因你懂得)。

跟着老张继续了解一下养老金并轨方案的前世今生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2013年12月,人社部确定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方案。

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这标志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将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根据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个人、单位分别按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4%、8%缴费,全部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这意味着,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缴费和发放基本一致。体制内人员的养老保险将转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2014年12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曾经表示,这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增加的基本工资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

据分析,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上海从2015年7月开始,已经按照并轨方案调整工资,同时扣养老金、职业年金。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完成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养老金“并轨”也正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到2015年7月底,山东、上海等一些地区陆续公布了当地的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明确了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从11月开始,补发从2014年年10月到2015年6月的工资、补扣这段时期的养老金、职业年金。两者相抵,9个月大约人均补2700元。

目前,各省份陆续出台实施办法,对缴费和待遇、改革的范围、改革前后待遇衔接、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职业年金等政策进行了明确。

并轨后,加工资是怎么回事?

到手工资有什么变化?

每个月工资有8%的养老金+4%的职业年金是要扣掉的。

到手工资少掉的这部分,由涨工资的这部分填补上了,所以每个月到手应该会比原来的工资高个几十到几百元左右。

退休金能拿多少?

退休后养老金领取公式:每月领取总额=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上海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假设25岁拿5000元工资,60岁退休,且35年来每个月工资都是5000元的情况,假设那时候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451元。

按照公式,退休后:每月领的养老金是3037.5元,每月领的补充养老金是1812.95元!所以,最终每月能领取到的养老金为3037.5+1812.95=4850.5元!退休后能拿到的养老金是4850.5元,没有比在职时5000元少多少。

好了,又到了这一期老张说人力该结束的时间,这一期的主题是养老金并轨,希望对广大网友,特别是70后、80后的朋友有帮助,喜欢老张的朋友,别忘记点下关注,有疑问就可以随时找到老张,下一期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