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張圖帶你清楚瞭解怎麼釀出真正的純糧食好酒


俗話說,好山好水出好酒,釀酒,首先要有好的水源,這是第一要素。釀酒的水首選山泉水,我們恩施被稱為世界硒都,山泉水更是富含硒元素,是我們從小喝到大的山泉水。


釀酒要選糧,酒是糧食精,只有糧食顆粒飽滿,無發黴腐爛,才能釀出來醇正的好酒。我們的糧食都是手工挑選,所以每天只能下缸三四百斤糧食。
選糧後,就是蒸煮了。蒸煮也要控制好火候,控制好蒸煮的時間,糧食太硬不行,煮的太軟也不行,憑師傅的經驗掌控。
蒸煮完以後,就是攤涼了。我們攤涼用的是我們當地農家常用的撮箕,一撮箕一撮箕擺著,讓糧食自然降溫,然後就是上曲糖化了。糖化是很重要的一步,這個時候是微生物開始生成的時候,環境溫度對它影響很大,通常我們師傅通過嚼一粒糧食來判斷糖化的程度,當然也不可避免的用到溫度計來輔助判斷。
糖化完成後就是入缸發酵了,我們不是大酒廠,更不是像瀘州老窖那樣擁有幾百年歷史的窖池。我們發酵是用的陶缸發酵,其好處就是陶缸的透氣性與乾淨衛生,不會與地面直接接觸。發酵的時間完全取決於當時的自然環境溫度,溫度低的時候發酵時間比較長,冬天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夏天溫度較高的時候通常20天左右都可以了。

發酵完成後就可以蒸酒了,把發酵好的糧食轉入酒甑中燒火開始蒸酒。蒸酒對火候的要求極高,不能太猛,也不能疲軟。並且連續性和溫度的穩定性都非常重要,必須時時刻刻都有人守候在爐子旁邊。
這是出酒了,前面說過蒸酒的火候掌控非常重要,出酒了一樣要繼續控制火候。我們取酒遵循掐頭去尾,細水長流的取酒方法。掐頭主要的功效就是去除大部分甲醇,去尾是因為尾酒酒精已經很少,雜質變多,我們一般取到20度以後的酒就不要了,回爐就行二次蒸餾。很多酒廠取酒一直取到零酒精含量,我覺得這是不行的,雖然出酒量曾多了,但是酒的品質卻下降了。細水長流也是控制雜質的方法,酒出的太猛了,很多雜質會擠出來。
最後,我們的酒取出來後不會馬上售賣,因為新酒辣口,入喉很嗆,而且有的會打頭。我們所有酒取出來後會分為高度酒和低度酒分批入陶缸貯藏陳釀。陳釀的好處是讓酒自然老熟的過程中揮發雜質譬如甲醇,讓雜醇物質與醛,酸等發生反應生成香味物質酯,所以陳釀有一舉兩得的好處,去除雜質,生成香味物質,豐富口感。我認為雖然純糧食酒很好,但是酒廠也不應該直接售賣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