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源头 宁都

赣江最远端的源头。

在宁都境内的雩山山脉北部。大龙山、王陂嶂、凌云山、将军柱、竹篙岭、牛牯岽 ,三十几座千米大山逶迤绵延,横亘天地间。道道山溪从山间流出,蛇行斗折,蜿蜒奔流,交汇成一条河。这条河的名字,叫梅江。梅江漫流,一路兼容并包,汇入东部武夷山脉的水源,浩浩南下三百里后,融进贡江,融进赣江,融进长江。

雩山山脉

雩山山脉最高峰

宁都水系发达,水资源极为丰富

境内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638条,总长2757公里,其中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5条,总长12293公里;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溪流573条,总长1527.7公里。河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0.68公里。宁都境内有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及小二型以上水库114座,大小河流638条,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梅江

梅江古称梅川。

旧志载:“县东北百二十里,环山植梅,故曰梅岭,梅川之源出焉。”环山植梅的古人姓甚名谁,早己无从稽考,这条江却留下了一个流芳万古的名字。被宁都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梅江是宁都水系的主干,发源于肖田乡的王陂嶂,自北向南纵贯全县,流经12个乡镇,境内长1602公里,流域面积为372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蜿蜒南下的梅江,沿途先后汇集大小支流572条,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树枝状水系。

宁都县梅江河

梅江河畔

团结水库

团结水库位于洛口境内,梅江河上游。

主坝建在上员布村猴金石峡谷处,距县城50km。G236国道(宁都至宜黄)环绕水库而行。库区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0平方公里、岛屿36座,是梅江河源头上的一座具有防洪、旅游、灌溉、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建于1971年冬,1979年12月竣工。有主坝、副坝17座、主溢洪道、发电压力隧洞、厂房(主厂房、副厂房)、引水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总库容1.46亿立方米,集雨面积412平方公里,水面1.05万亩,电站装机2700 kw。团结水库既是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所在地,也是赣江源保护区和梅江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组成部分。

团结水库

水库水质达Ⅱ类标准,可直接供人饮用。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尽显江南水乡之特色。水中孤岛叠翠,沙鸥点点,游鱼成群,栖息着一百多种鸟类,有灰鹤、鸳鸯、鸿雁、白鹭、雉鸡、野鸭、野鸬鹚等。周边群山环抱,山林植被茂盛,水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景色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经检测,景区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空气质量状况为优。周边原始森林(2.16万亩公益林)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山上果树满园,不仅是天然氧吧,更是令人向往的旅游休闲胜地。

36座岛屿

一行野鸭

水光山色

竹坑水库

竹坑水库是龙变溪上游的一颗明珠。

距宁都县城5公里,属中型水库,该水库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62年4月开始蓄水发电,1966年10月全面竣工。竹坑水库位于翠微峰西南侧,与翠微峰风景区连成一体。随着城区的扩展和交通的改善,该水库作为城市湖泊的地位更加显现。

前些年,有人给竹坑水库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西丽湖”。每当周末、假日,甚至每天清晨和傍晚,从县城来这里散步、垂钓的人很多。春天,也有很多人来采蘑菇,采竹笋。

雄伟的大坝,翠绿的山峦,高耸的丹霞,围着一方碧玉般的湖水……

竹坑水库

老埠水库

雩山山脉从凌云山蜿蜒南伸。

在青塘镇坎田村地区又形成了一个蝴蝶形的群峰。坎田河(青塘河的上游)把蝴蝶形的山峰分成两半,著名的宝华山在其南。老埠水库就偃卧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水库于1969年10月动工,1971年大坝完工,1972年蓄水,主要用于发电养鱼、灌溉等。这里的高山峡谷使库水落差高达333米;大坝高54米,为赣南水坝之最。因为库水落差大,水库建起了两级电站:第一级为坝后式,第二级为引水式。

老埠水库

老埠水库周边风景

走马陂水库

长胜走马陂工程是县内最大的水陂工程。

1952年冬动工兴建,1956年通水后,使长胜、田头两镇受益农田达3.6万亩。

走马陂水库

鹧鸪水库

鷓鸪水库位于会同乡鹧鸪村。

是一座小一型水库,坐落在武夷山余脉的群山之间,左侧是五梅岭,后面是武华山。该库于1966年11月15日开始清基,1967年10月筑坝,1969年蓄水,1970年发电鹧鸪水库也叫“红卫”水库,是鹧鸪村人民自力更生的产物。当年,鹧鴣人民筑水库,开挖了两条总长30多公里的水渠,改直了6华里长的鹧鸪河,造出了150多亩粮田,水稻单产由过去每亩三、四百斤增加到每亩七、八百斤,并开始了“八字头上一口塘,新房建在山坡上”的新农村建设。为此,人民日报发表专版文章,把鹧鸪村誉为“江南大寨”。一时,全国来鹧鸪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1970年初夏,李纳(毛泽东的女儿)和林豆豆(林彪的女儿)结伴到鹧鸪参观,并在鹧鸪水库游泳。

1971年夏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来鹧鸪视察,并召开了鹧鸪村(那时称“鹧鸪大队”)干部、群众大会。

会同乡鹧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