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北京只有这里,才配叫“庙会”!


如今一到春节,不管是地坛、厂甸还是龙潭湖,都是热闹非凡的地界儿。但这些地方所办的春节庙会,或安身公园,或临街而设,有集“会”之名,却无在“庙”之实。其实,北京还真有几处真正在庙里举办的庙会,这里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整个正月里都是香烟缭绕,人头攒动。在这里,每逢初八来“顺星”,每逢十九“会神仙”;在这里,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天天可以“打金钱”、“摸石猴”、“拴娃娃”,这些人见人抢的活动更是令这里人声鼎沸——这就是白云观庙会。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算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记载,当初是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特地在此修建了这座道观。1227年,成吉思汗亲自赐名太极宫为“长春宫”,特指定长春真人居住。元末,连年的征战使长春宫再次毁于战火。明初,朝廷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白云观”。

清初,在王常月方丈的主持下,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观院之规模。据《天咫偶闻》记载:“白云观之长春宫也,昔在城中,今则为城外巨刹,犹可冠京师。”清代的白云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亦谓之“龙门派祖庭”。
在白云观里, “打金钱眼”、“摸石猴”、“拴娃娃”的活动,在整个春节期间天天都有。走进白云观的山门,第一层院子里有座石桥,桥下没有流水,只有一个石头砌成的长方形大坑。据说,这座不起眼的石桥颇有些来历:早年有个僧人,相传与邱处机斗法不成,便在白云观以西建了一座庙,名为“西风寺”,取“西风吹散白云飞”之义。于是邱真人即在观内修了一座桥,特意用砖石将桥洞砌死,风到了桥下吹不过去,故桥名为“窝风桥”。
后来,观中道士在窝风桥的两侧洞口上方各自悬下一个直径盈尺的大“金钱”,还在“金钱”的钱眼里吊了一个铃铛。香客们在桥畔以现钱换取铜板、硬币来打这个“金钱”的钱眼;都说是打中者一年诸事顺遂,平安吉利。不少游人争相投币,致使窝风桥上人头攒动。

除去“打金钱眼”,“摸石猴”也是白云观的传统活动,据说还是从明代传下来的。白云观的山门是那种寺院常见的中规中矩的三个拱门,门洞也是以人们常见的汉白玉石雕为饰;而真正能够引起人们兴趣的是在中间门洞石拱券东侧下端雕有一只正在静坐修炼的小猴。传说,人们摸了石猴可以却病、避邪。
再说这小石猴位于山门,因此几乎所有香客不管有病没病都要去摸摸小猴。久而久之,小石猴被摸得光亮圆润;而进入白云观山门要排着长队摸石猴的游人也成为京城过年时的白云观一景。
其实,白云观里的小猴不止这一只。在山门西侧的八字形影壁底座上还有一只石猴,因为位置隐蔽,一般人很难发现。另外,后院东侧的雷祖殿前竖有“九皇会碑”,底座上也刻有一个小石猴。这三个小猴相距很远,人们很难一一寻到,因此前人就留下了“三猴不见面”的说法。1988年,窝风桥得以重建后新立“重修窝风桥记”石碑一块,碑座上雕有白猿偷桃拜寿图。这样一来,白云观又多了一只石猴,从此也就有了“四猴不见面”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