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島——廈門

廈門 —— 鷺島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鷺,副省級城市、隸屬華東地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市位於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2017年,廈門市常住人口401萬人,廈門市由廈門本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90多平方公里。其中廈門島面積約為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嶼,全島海岸線約為234公里,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地方方言為閩南語,郵政編碼為361000,市樹為鳳凰木,市花為三角木。

廈門市有6個市轄區,26個街道、12個鎮, 361個社區、147個村。六個市轄區為思明區、湖里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政府駐地在思明區湖濱北路61號。

遠古時期為白鷺棲息地,故又稱“鷺島”。先秦。屬百越之地。人類生活在廈門,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是在唐朝中期,距今1140多年。唐朝時,廈門稱嘉禾嶼,又名嘉禾裡,宋朝時延續此名。元朝時,屬泉州路。明洪武二十七年,夏江候奉命興築廈門城,城建於洪武二十七年,始有廈門之稱。永曆十二年(1655年)鄭成改左所為思明州。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軍攻佔思明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遷廈門,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成興泉永道,至此,廈門成為東南沿海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鴉片戰爭後,廈門是《南京條約》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2日,廈門開埠。1902年11月21日,鼓浪嶼成為“萬國租界”。中華民國二年,興泉永道改為南路道,民國三年改為廈門道。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恢復廈門市政府建制,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1949年09月,同安縣、廈門市分別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福建省轄市。連同鼓浪嶼,廈門市面積總共不過約為130平方公里,可謂彈丸之地、蕞爾小島。現在廈門面積1516平方公里,那是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島外的擴展。由於填海造地,目前實際面積已達1645平方公里。這個數字不大,但已經是本島面積的十多倍。

以廈門菜為代表之一的閩菜位列中國八大菜系,兼帶臺灣、潮汕風味。廈門菜餚創出清、鮮、淡、脆、略帶微辣的獨特風味,尤以生猛海鮮、仿古藥膳、普陀素菜、風味小吃著稱。

2017年,廈門市擁有各級學校(含成人教育、社會辦學)1293所,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醫學院等等高等院校都坐落在廈門。

明月先生薛令之,南劍州教授薛舜俞,北宋宰相蘇頌,近代民族英雄陳華成,等等歷史名人都是出自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