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讓中國的匠人和他們的藝術品在互聯網時代更有價值

現在提起「匠人」,我們很容易想到日本,很多人覺得這似乎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又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中國的匠人在時代的潮流中似乎已經被世人所遺忘,屢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似乎積壓了我們印象之中匠人所在的鋪滿石頭小巷的深處,明媚的陽光下安靜而古老的院子;一座座轟鳴喧囂的現代化工廠流水線似乎取代了一件件傳承了幾代人手中帶著歷史滄桑感的工具;在明亮的商場裡擺得整整齊齊的瓶瓶罐罐也似乎擠佔了那些曾經用油紙包著的絕對不會重樣的手工藝品。

那麼中國的手工藝人真的快消失了嗎?

近日在古城西安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匠人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各門類的兩千多名優秀匠人匯聚一堂,中國匠人再一次告訴世界他們並沒有消失,他們向世界展示了真正的東方美學,共同就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進行了深度討論。

匠人大會的主辦方之一,東家 APP 創始人兼 CEO 俞海華給出了一套「互聯網+傳統文化」解決辦法。

「匠星計劃」正是在這種良好的產業模式下,東家的又一次創新。該計劃將從產品力、影響力、銷售力三個方面全面賦能匠人,打造匠人中的明星,即為「匠星」。

「挖掘」博物館

誰也沒有想到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可以成為網紅,那些古靈精怪的創意產品把年輕人重新拉了回來,那些擺在防彈玻璃櫃子裡的那些「莊嚴肅穆」的古老工藝品重新煥發了生機,讓曾經有些遙不可及的傳統文化「年輕」了起來,貼近了普羅大眾人民的生活,也重新讓年青人對中國古老的文化產生了興趣,從另一種眼光去了解聽起來枯燥無味的歷史。

隨著故宮文創產品的成功,眾多博物館也紛紛效仿起來。此次大會上,中國手藝發展研究中心、西安市文物局、有朋文博、東家 APP 與陝西曆史博物館、陝西關中民俗博物院等三十餘家博物館、博物院代表,共同啟動了文創戰略合作。俞海華認為博物館作為社會文化傳播平臺,其中典藏了無數人類歷史上最寶貴的手工藝作品,這些作品既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結晶,也是現代匠人的靈感源泉。

博物館文創戰略合作想象空間非常巨大,博物館可以為匠人們提供了產品跨界組合的多種可能。一些特定的主題和特定的場景,可以用多種手工作品組合的形式來表現。此外,由於博物館科研人員缺乏實踐驗證的能力,與匠人們進行合作後,匠人就能夠按照博物館專家的思考課題,做出相關實驗進行驗證。對於匠人們來說,能夠參與國家級別的科研項目,也是很有價值的。同時,匠人們只要做出精品,無論大師與否,其作品也可被博物館進行收藏,從而被認可被流傳,這無疑也是一種激勵方式。

為此,東家 APP 將圍繞「博物館衍生文創」,多維度提升「匠星」的產品力:首先,博物館藏品是現代匠人傳承創新的起點。其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可以作為匠人們創作的素材和創新的起點。因此,東家將與博物館進行文創產品聯合開發,即博物館提供文化 IP、匠人參與設計與創作、東家 APP 提供銷售平臺,進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閉環。

讓匠人「紅」起來

在這個念頭誰也不敢忽視「抖音」的厲害。第二屆匠人大會的舉辦地西安就是因為「抖音」成為新一代的「網紅城市」。

實際想想,西安和中國匠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它是由一代代的中國匠人親手建設的,也成為展示中國匠人高超手藝的夢幻之城。而到了現在,身處西部的西安變得有些陌生起來,但通過抖音,沒能親身來過這個地方的人重新發現了這座城市的魅力之處。甚至有知乎網友開玩笑說,很多人看了抖音才知道西安人其實不住窯洞。

不管是西安還是中國匠人,互聯網重新發現了他們。

另外東家 APP 將全面提升對「匠星」的資源扶持,例如,為其添加獨特的身份標識、在站內設置曝光專區、優先推薦營銷活動、首批入駐線下分銷網絡等。同時,對於「匠星」的服務也將同步升級:做到優質主播,優先選擇;匠人經濟,擇優匹配;數據營銷,全面賦能;市場推廣,重點扶持;內容支持,深度連接。

在影響力方面,東家 APP 將與一系列核心媒體和知名互聯網公司展開戰略合作。東家不僅一直以來在人民網的指導下注重於對匠人影響力的提升,前不久,東家又與傳媒巨頭南都報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推出「尋找手藝人計劃」。而接下來,今日頭條微博等科技巨頭也向東家伸出橄欖枝,將於東家展開戰略合作,全面提升「匠星」影響力。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已經成為國家軟實力的標誌性名片,也成為中華文化深刻影響世界的核心支撐。中國匠人大會不僅是一次匠人與世界的對話,更是中國匠心精神再次深刻影響和引領世界的方向標——在今日頭條和東家的聯合助力下發揚永恆的「匠人精神」,讓傳承成為潮流,也為傳統手工藝的商業賦能探尋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