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兼售舊書的縫紉店

臨海的藍天路,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街巷,街口有一家很袖珍的小舊書店,就更不引人注意了。它不引人注意,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它首先是個裁縫店。但說它是個裁縫店,可能也不太確切,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店主人裁剪過衣服,但無論什麼人從店前經過,都會看到臨街窗口內置著一臺縫紉機,店主人正低著頭工作。她的兩隻手在順著針腳拉移著一件衣服的袖子或一條褲的褲腿,同時傳出針腳走過布面時發出的密集的“噠噠噠”的聲音。看來這家店的生意還不錯,我因為進去過幾次淘書——書架就在店主人的身後,我才注意到,這家店的業務不是在裁製新衣服,而是在縫補舊衣服。看來儉省的人還不少,衣服穿舊了,磨破了一個洞,捨不得就扔掉,但很多家庭已經不置縫紉機了,不像過去,家家戶戶都有起碼一臺縫紉機,每一家的家庭主婦都會踩縫紉機縫補衣服。那個年代,每個家庭都多子女,家庭主婦每天要洗的衣服、要縫補的衣服都很多。我自己兄弟姐妹就不少,衣服總是大哥穿了給二哥,二哥不能穿了給我,我不能穿了再給小弟,所以那時流傳著這樣的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現在雖然不至於穿補丁疊補丁的衣服,但衣裳或褲子的拉鍊壞了,或被什麼柴刺勾了一個洞,或由於身材的改變而加工改造一下舊衣服,這樣的業務還是不少的。

已不記得第一次是什麼時候發現並走進這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縫紉書店的。或許是有人告訴我,然後我專程過去打探尋覓的,但也有可能,因為我多次出差,也像本次到臨海,就住在國際大酒店。我有散步的習慣。而藍天路跟酒店實在太近了。只要穿過酒店門前的十字路口往南走不到一百米,就發現有一條小巷,巷口豎立著一個路標,上面寫著三個字:藍天路。對於一個愛淘書的人來說,眼睛總是對書有特別敏感。雖然店主人正專心的踩著縫紉機,頭也不抬,但我看到了她身後的書架,看到了她在門前路邊上特意放著的一箱子書,也看到了主人寫在牆壁上的“縫補衣服、舊書買賣”等標示本店經營內容的廣告詞。

雖然這家店店面實在太小,但書也不能說少。所有的內牆都頂天立地塞滿了整書架的書。看來店主人粗粗的對書做過了分類。我看主要是三大類:童書,包括網絡小說圖書;鄉土書籍,如臨海當地出版的畫冊、臨海人寫的書等;普通舊書。我當然只對第三類感興趣。雖然普通舊書並不多,但我每次來都有一些新發現。比如,有一次我在書堆裡發現了孫犁先生建國後的第一本小說集《白洋淀紀事》(中國青年出版社1964年版),雖然書的品相差了些,但畢竟沒有破損。就是因為淘到了這本書,我對這家店就充滿了莫名的好感和牽掛。以後我如再來臨海,必定要去這家縫紉書店。

可惜的是,我後來又兩次專程到臨海淘舊書,都來到了藍天路,但兩次都關著門窗。第一次遇到關門,以為店主人臨時有事才關門的。但隔了很久再去臨海,發現門窗還是關著,心想這家小店鋪可能真的關了:現在給衣服打補丁來穿的人越來越少了,整個社會的風氣越來越奢靡了,縫補破衣服的生意越來越寡淡了,而靠這一點舊書賣,也不能維持生存,所以店主人把店盤掉,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後來再來臨海,就不再去藍天路了。

這次出差臨海,依然入住國際大酒店。我們在臨海工作了三天,住了兩個晚上。我曾在晚飯後走3很多路,去老城裡一家舊書店淘書,但對於近在眼前的藍天路,我幾乎就沒有再想到。直到回程的那天午後,一位同行的領導說,稍休息下再出發。這時我才想起,應該再去藍天路看看。不看白不看,萬一這家縫紉小書店還開著呢?雖然我心裡已經做好了白跑一趟的準備,但內心還是存著僥倖的:雖然有兩次被吃了閉門羹,但我都僅僅發現門窗關著而已,也不見有其他什麼人租用了這臨街的鋪子,沒有任何的經營,僅僅只是關著門而已,所以我判斷,很有可能主人還在開店的。以前我兩次不遇,僅僅是不湊巧罷了。

幸虧在返程之前我的這一剎念,我又來到了藍天路口。遠遠地我就看到小店鋪今天門開著。店主人不再屋內而在門口太陽地裡,坐在一張小矮凳上,俯身用一條稍有點溼的舊毛巾擦拭著舊書的封面,在她的身前,是一堆堆在油布上的舊書。看到這一幕情景,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原來店主人已經不再縫補舊衣服了。原先靠著臨街窗口設置縫紉機的地方,現在把窗永久性地關閉了,而就在這地方,又設置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大書架。這說明店主人現在已經專心賣舊書了。賣舊書成為了她維生的生計了。

雖然書架上還是以網絡小說、青春讀物為主,但原先放普通舊版書的書架,今天還是置放著正版的舊書,而且比原先多出了好幾格。

雖然這些書不是什麼經典,但我也很滿足了,而我最開心的,不是我又淘到了幾本書,而是重新發現了一家舊書店。

文:南希小白 原文地址:孔夫子舊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