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吳用才是梁山第一奸人?


歷史上的所有義軍中,都會有一個或幾個讀書人,他們就是民間所熟稱的“軍師”,比如姜尚之於姬發、諸葛亮之於劉備、劉基之於朱元璋,就是李自成的身邊,後來也有了個李巖,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隊伍,“軍師”是主帥身邊的標配。在《水滸傳》的梁山好漢中,也有這樣的讀書人,最著名的當數智多星吳與神機軍師朱武,吳用更是在梁山排座次時坐上第三把交椅的靈魂人物。


其實,在某些讀者心中,吳用的“智”是用錯了地方了,他的所有的“智”都是以邪惡取勝的。如果以邪惡來對付敵人,那是可以讓人接受的,但是,用邪惡的手段來對付自家兄弟,那就令人不齒了。 吳用本是個鄉村的教書先生,但是,卻有“心懷大志”,自號“加亮先生”,想像諸葛亮一樣能幹出一番大業來。但是,單憑他的力量,是難成大業的,這也是作者為什麼給他取名叫吳用了,“百無一用是書生”嗎,也即所謂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只是,吳用會鑽營,認識了大財主晁蓋,他武功超群,神武過人,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是聞名江湖的大佬。如果晁蓋能安心這種平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當是會善終的,結果,受了吳用等人的鼓惑,在黃泥岡幹了一票驚天大案,坑了楊志後,他們這幫人也不得不避走梁山,落草為寇。

吳用等人避走梁山後,因不甘忍受梁山老領導王倫的冷落,為了自已小圈子的利益,吳用又搖動三寸不爛之舌,巧激林沖火併王倫,把別人的山寨據為己有,這種借刀殺之計,不僅要了王倫的命,還坑了林沖落個背叛舊主的惡名。
吳用本來是抱著晁蓋的大腿過日子的,結果,宋江梁山後,擁戴宋江的勢力佔了大多數,幾乎不需要宋江的拉攏,吳用發現梁山形勢已經大變,吳用主動“站隊”,表示信服和擁戴,將那個曾與他“富貴與共”的天王大哥棄之一邊,結果才引發了晁蓋的曾頭市之難。如果沒有吳用,晁蓋的一生做個平安財主,也不致於命喪異鄉,這都是讓吳用給坑的。
在宋江的授意下,吳用坑完晁蓋又坑盧俊義。吳用與李逵假裝算命先生與啞道童混入盧府為其算命。吳用在盧俊義府上設計讓盧俊義自己寫下一首藏頭反詩:“蘆花叢裡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難可無憂”。結果把盧俊義害得家破人亡,一條小命差點就交代了,最後,不得不被梁山的人給逼上梁山。

但是,歸附梁山後,盧俊義也沒得善終,梁山被招安後,他因征討遼國、王慶、方臘,官至盧州安撫使。蔡京等奸臣傳召其回京,把水銀放在其御賜飯菜中,坐船回廬州途中在船上吐血,落水溺死。
坑老大、坑兄弟也就算了,吳用等人還坑恩人。這個被坑的人,就是朱仝。朱仝曾為鄆城縣馬兵都頭,為人極為重義氣,劫掠生辰綱案發後,他想法設法助吳用人逃過了追捕。隨後,宋江怒殺小妾閻婆惜後事發,也是朱仝放走了他。再後來,雷橫因打死唱曲人白秀英,被判發配於濟州,朱仝又在路上私放了雷橫,這次,朱仝自己也因私放罪犯而被刺配滄州。這可都是救命之恩啊。
可是,後來,宋江、吳用等人為了拉朱仝入夥,仍是設計斷其後路,將一個本來只想過安定日子的好青年給坑上山。在滄州,朱仝是想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加之受到滄州知府的器重,並沒把他當罪犯看待,不讓他去牢城營幹苦力,每日負責照看他那4歲的兒子。

五月初五蘭盂盆會,夜帶小衙內觀燈忽遇好友雷橫。雷橫勸朱仝上山、朱仝不允,卻發現小衙內不見。朱仝尋至城外見小衙內已被李逵殺死,斷了朱仝的歸路,朱仝大怒與李逵相鬥,李逵且戰且退,引朱仝至柴進莊,經眾人相勸,只得同上梁山。而這一切都是吳用設計好了的,只是,可惜了那個無辜了孩子。 吳用還坑過誰?歡迎大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