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足球迅速崛起,中国足球青训要的不是吹嘘

自1917年,日本就已经开始举办全国范围的高中校园足球联赛,侵华期间停办五届,至今已经是第96届了,长久的培养和训练让日本人对高中联赛的重视无异于欧冠,在近几年的决赛中,场均观众数量已经能达到欧冠决赛的观众数量,这无疑是一个创造历史的赛事。同时日本足坛也从这里获得了很多,包括本田圭佑、内田笃人、太久保嘉人等国脚都是日本高中联赛中培养出来从而走向职业的一批足球运动员。

在日本足坛,职业和业余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职业球员踢不出来完全可以转向其他行业,业余球员及学生军实力强大也能无条件走向职业,百年的足球文化和全国范围内的巨大竞争力让日本高校足球联赛成了日本国家队的一个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我们中国也在推行足球进校园的政策,但是这只是一个活动,我们的学生和家长还不能正视这些政策,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公务员考试和高考乃至研究生考试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踢球的学生比例低到令人胆寒。日本高中联赛曾火爆到有一个县报名184支队伍,而中国不可能找到有184支球队的县,但一个区有184个培训班就多如牛毛。中国足球要赶上日本这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事。

近期举行的U23亚洲杯是对各国青训水平的一次考试,擅长考试的中国人并没有完美的拿下比赛,而是在考试刚开始就已经宣布挂科。主裁判的不公正判罚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们无法改变,当时就应该注意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不应该连续拿牌导致比赛彻底失衡。

在这方面越南的小伙子们显然更胜一筹,良好的脚下技术和小范围配合彻底击垮了金钱打造的卡塔尔U23,越南足球搞青训,可谓是动了真格,并且是真心实意去培养年轻球员,而中国足球青训计划不断,但能够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足球职业化并没有给足球带来任何实质性的进步,反而养成了一大堆坏毛病。

足球本来就是西方社会为了给底层老百姓的一个出人头地的通道。其他通道走不通以后,底层群众想要往上爬,那就要好好练球。卡卡,皮尔洛这种富二代还是少数。大部分巴西阿根廷的孩子都来自贫民窟,欧洲更是如此。

中国孩子的上升通道太多了,足球又属于末流中的末流。美国的情况也类似,家长和孩子们把它放在最末的选项可以理解。音乐,舞蹈都要比体育更有前途。就算是体育,中国家长和孩子们也会更多的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美国家长则会选择橄榄球和篮球作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此虽然足球是第一运动,但在中国和美国的地位真的不高。没人踢球,足球人口就不多。球队没成绩,球员更没前途,更没人踢球,恶性循环。你看足球那个能做到。足球在中国已经远远比不上其他运动了。

2013年的6月15日,国足在合肥以1比5的比分不敌泰国青年队,随后外界便开始“声讨”国足和主教练卡马乔。卡马乔的命运是走人,留下一地鸡毛,前国脚范志毅则痛批,“中国足球脸都不要了,再这么搞下去要输越南了。”

范大将军一语成谶,仅仅几年时间,越南足球就从昔日的鱼腩部队,一跃成为东南亚足球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尤其是青年级别赛事,越南让外界眼前一亮。而一切的基础都是青训,越南搞青训为何能收获如此巨大的效果,中国需要的不是效仿,而是成长,来自自身的文化与传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足球人才和职业球员,中国足球才有望为亚洲足球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