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的味道》:爱情有多少种颜色?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透着夏日清新的漫画:法国漫画家瓦妮妲(Vanyda)的《榛子的味道》(Un petit goût de noisette)。

法语版《榛子的味道》的开面是16开,比起A4一样大开本的漫画显得轻巧很多,这样的大小,正好方便大家带着去约会。随手轻轻翻动书页,迎风拂面而来的就是色彩的变化:清凉的蓝色、捉摸不定的褐色、富有新意的橙色、深沉的绛红色、略带闷骚的玫瑰色、热情的红色、轻快的柠檬黄……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仿佛诉说着爱情的颜色,以及每个沉醉在爱情海洋中的人们的心声。也有朋友告诉我们:这本书里的漫画颜色都是一个色调。咦?明明有那么多种颜色,怎么会是一个色调呢?那位朋友继续解释道:比如红色的人物基调,我们会看到场景中的云霞、轮船都是从红色延伸而来。在这个场景中,即便桌子都会有一些红色调,也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发现这个故事色调是红色的,那个故事色调是蓝色的。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颜色属性。

那爱情又是什么颜色?或者说我们觉得好的爱情是什么颜色?是暖色系,亮色系,还是黑白灰,淡雅的颜色?是色彩斑斓更吸引我们,还是专一的色调更天长地久呢?好像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与坏,每个恋爱中的人都仿佛手持调色板,挥洒出不同的爱情色彩。

其实在爱情色彩之外,《榛子的味道》也带给我们很多不同于传统欧漫的视觉享受。开篇的画风和其故事一样,略带青涩,如果不看介绍,可能会觉得是一本日漫,或是受日漫影响较大的作品。格与格的大小不一,瓦妮妲通过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呈现出微小的细节和人物表情的变化。惊讶,懵懂,羞涩,开心,忧郁……瓦妮妲敏锐地捕捉了其间的变化,并通过格的不同大小,加以突出。如果是带有一点日漫风格的欧漫,为什么不直接看日漫呢?瓦妮妲并未仅仅停留在清新的风格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也有一丝成熟感蕴含其中。

从内容上来看,我们也能在《榛子的味道》中看到欧洲年轻人栩栩如生的生活状态。在Manon一章节,故事里提到了Erasmus项目,这是欧盟特有的大学生交流项目,旨在给欧盟的大学生增进彼此文化的了解。欧洲的学生对Erasmus都不会陌生,甚至与Erasmus有关的电影也层出不穷,比如《西班牙旅馆》(L' Auberge espagnole) 等等。我们通过Erasmus项目可以到欧洲其他国家交换读书,可以认识更多不同国家的朋友,甚至找到新的恋人。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Erasmus项目,原先的情侣可能因此变成了异地恋,新认识的恋人,在Erasmus项目结束,也经历着劳燕分飞的局面。看似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我们也看到了所面临的类似的问题。虽然《榛子的味道》中并没有很多与Erasmus有关的笔墨,但是也在文化认知上给了我们一些线索。

《榛子的味道》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人物叙事角度的变化。在一个故事中的配角,到了另一个故事中就变成了主角。同样的,一个故事中的主角也可能成为另一个故事中的配角。这不就是生活最真实的面貌吗?生活不是连续剧,不是电影,哪里来的那么多主角、配角,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爱情也都是一样重要,我们都是自己的主角。

聊了这么多,不如一起来认识下年轻的瓦妮妲。瓦妮妲六岁就开始画漫画了。长大后,她很自然地选择了漫画专业,就读于比利时的图尔奈艺术学院。2001年毕业后,她定居法国北方城市里尔,和朋友们一起开始了漫画事业。这样的人生真是让人羡慕,倒不是说瓦妮妲后来出版了哪些作品,得过什么奖,而是那么早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可以持之以恒,让兴趣变得专业,把专业变成自己的事业。继第一部三部曲作品《龙年》(L’année du dragon)问世后,瓦妮妲陆续出版了《迎面大楼》(L’immeuble d’en face)三部曲、《我这样的人》(Celle que…)系列、《瓦伦丁》(Valentine)六册等作品。她的作品多次在各大漫画节获奖,并多次入围安古兰漫画节,《迎面大楼》的英文版被《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评选为“年度漫画”。今天介绍的《榛子的味道》的中文版即将由后浪出版,很快会与中国读者见面。

在520这个美好的日子,我们给读者献上关于《榛子的味道》的点点滴滴,期待着中文版早日问世,更期待着瓦妮妲六月来中国参加第三届图像小说节,和我们共同探讨爱情的颜色。

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瓦妮妲的个人主页:

http://vanyda.fr

预计五月份,中文版的《榛子的味道》会上市~作者Vanyda也会来到中国参加第二届图像小说节,有签售活动哦~

图像小说节的举办地点是北京市、长春市和上海市,具体活动、应邀前来的漫画家和行程地点近期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