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永興街|消失的老街和回不去的時光

漸漸消失的永興街

海珠區洪德路上有一條不過2公里的老街

叫作永興街

守著河南西北角

經歷了上百年的滄桑

從前風光一時無兩

因為靠近河道寬闊的珠江前航道

一百年以前,來往船隻停靠在此

帶來了豐厚的瓜果土產雞鴨就地販賣

形成了小有名氣的墟市

那時的永興街叫作“雞鴨滘”

每到墟日,狹窄的雞鴨滘擠滿了人

相約吃雞的食客和過來批發的“雞佬”

為了尋找那隻最完美的走地雞

挑著扁擔提著籠子仔細檢查每一隻家禽

運雞鴨過來的船爛掉了不能再出海

工人們就拆掉船上的木材在墟市上賣

雞鴨滘漸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木頭街

家家戶戶有嫁娶之類的喜事

都要去永興街打一件趁手的木器

老街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但沒有哪種繁華是一成不變的

永興街也不例外

繁華不再的永興街

一百年過去,經歷了重重變遷之後

無法順應歷史變革的永興街

很快被整個廣州都遺忘了

現在的永興街

像舊了的玩具被丟棄在角落

落滿灰塵卻再也無人問津

街上幾乎沒有店鋪

人煙稀少、車馬蕭條

只有零零落落的幾戶人家

和院子前悉心打理的花草

讓老街看上去還不至於那麼荒蕪

但逃不開的破舊衰敗

讓人很難想象它從前的繁華

永興街的入口處還散落了幾家木器行

老木匠馮師傅憑藉興趣和傳承支撐著店鋪

他細心打磨著一件老紅木椅子

說起永興街的過去如數家珍

語氣裡卻是難掩的失落

“這條街有幾百年了,原來很興旺的。

做過女人街,開過木材廠

原來整條街都是賣木頭的。

前邊還有果品批發,

裝水果的大板車排著隊進出,現在都倒了

以前很多人住這裡,修隧道時也搬走了。”

如果老街也會說話

他也會這樣失落嗎

他會對人說起舊時的繁華

和漸漸消失的現在嗎

如果他說,你願意聽嗎

城市發展的速度太快

人們的腳步太過匆忙

每日裡為了生計疲於奔命

沒人再去注意身邊一個又一個消失的風景

但有些情懷卻始終難以忘卻

芳華不再的老碼頭

永興街的盡頭

是深埋在幾代廣州人記憶中的永興街碼頭

幾十年以來

永興街碼頭只運行到芳村的航線

卻是許多人生命裡不可替代的部分

老碼頭也輝煌過

老永興街碼頭比我們父輩年紀還要大

她屹立在珠江邊半個多世紀

陪伴幾代廣州人成長

80、90年代是老碼頭最風光的時候

永興街附近住了不少芳村的工廠職工

每天上下班都要排隊乘坐渡輪

推著單車一路小跑過來排在隊伍末尾

剛好碰到鋼琴廠最靚的阿芳

從懷裡掏出溫熱的雞蛋遞給她

相約下了班等在碼頭旁的大榕樹下

一起踩單車回家

後來工廠相繼倒閉

老碼頭不再繁華

曾經的廠花和優秀工人成為了別人的爸媽

只有在忙裡偷閒的週末裡

才會帶著孩子坐上渡輪看看珠江的浪花

和老碼頭一起奮鬥的年華

成為永遠回不去的過去

雖然美好卻已經很少再想起

直到2009年4月

永興街碼頭突然宣佈停航拆除

人們彷彿突然記起和老碼頭的深厚情感

許多人揹著長槍短炮趕來

想把老碼頭永遠定格在自己的回憶裡

他們用鏡頭仔細記錄著每一個細節

彷彿這樣就可以留住她

但我相信

被人記得的東西永遠不會真正消失

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

碼頭重開了卻沒人乘船過海了

2017年1月1日

永興街碼頭渡輪在一地寂靜中悄然復航了

經過了近十年的停航、整改、重建

老碼頭不復昔日衰敗變得嶄新

復航後的永興街碼頭幾乎什麼都沒有改變

只是稍微修整過

但候船室裡卻冷冷清清

洲頭咀隧道讓過海變得方便

碼頭不再是方便的交通工具

而成為了找回憶的地方

張叔住在永興街幾十年了

年輕時就在芳村的船廠裡上班

碼頭重開後他經常過來坐坐

望著對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芳村

想起年輕時辛苦打拼的自己

回憶老碼頭芳華正茂的時光

陷入短暫的回憶後

才終於想起老太婆交代的醬油還沒買

孫子也就快要放學回家

就頭也不回地騎上單車

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把回不去的時光和老碼頭都捲進車輪裡

你與永興街和老碼頭有什麼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