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六月半,荷处觅禅音

西湖六月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里荷花,正是菱歌泛夜、琴赏烟霞时候。西湖与古琴素有渊源,唐宋以降,涌现出不少善琴之高僧,其中清初永福寺心越禅师传授琴道于东瀛,并开禅宗寿昌派一脉,影响至今,犹为深远。

西湖之西,法云幽意,灵隐禅踪是又一桩佳事。禅踪乃是灵隐山水的意境所在。唐宋时期,禅僧辈出。文人士大夫以寻僧访道为雅事,以琴、僧、寺、山水、禅理一同入诗,自然谐趣,天然宛成。

在古琴三千余存谱之中,《普庵咒》这首曲子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琴曲之一,该曲相传是南宋的普庵禅师所作,本是梵呗之歌,谱入琴唱。它的整体风格是内有阳刚风骨,同时又指法简静,节奏淡雅,素被称为“平调第一曲”。此曲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也素来被众人认为“有荡涤邪秽,安心怀护之妙”。琴书《杨伦伯牙心法》中也称它:“虽儒释固自异源,而音韵微有真契,聊寄一时之笑傲云耳,知音者其辨之。”对琴人而言,这首佛曲的音韵深处,自有中华古远的正声。

六月,来水光潋滟的西湖边,讲一讲古今琴事,探一探“琴巢”旧踪;在林木耸秀的灵隐深处,听一听暮鼓晨钟,弹一弹清乐雅音,怀一襟清风朗月,洗一洗尘土耳目……如是妙音,持以供养。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空明澄澈,水月相忘。重重无尽,脱落身心。

《普庵咒》琴曲研习班联系人:(方春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