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剛上線,我們研究了189個基於EOS的DAPP ……

導語:互鏈脈搏研究院(HiveEcon)全網第一次將EOS Index網站收錄的189個項目(文末附有高清列表),進行研究,發現相比以太坊,它自有獨特一面。

北京時間2018年6月15日凌晨1點,全網15%EOS持有者完成投票,EOS主網正式上線!但這僅僅是開始。EOS生態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DAPP的豐富性是其關鍵。

互鏈脈搏研究院(HiveEcon)全網第一次將EOS Index網站收錄的189個項目(文末附有高清列表),進行研究,發現相比以太坊,它自有獨特一面。

應用場景:落地場景豐富,或比以太坊DAPP更令人期待

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去中心化應用),不依賴中心化服務器,而是運行在區塊鏈的分佈式網絡(如以太坊、EOS公鏈等)上。

全網流傳著一張由EOS Tribe製作的EOS DAPP生態圖,像星盤一般排列了近30個應用。這只是EOS生態上的部分DAPP,即將正式遷移到主鏈上。

EOS的願景是打造一個每秒百萬級交易處理能力(TPS)的區塊鏈“Windows系統”。和電腦操作系統相似,除了電腦端應用程序,還可以打開瀏覽器、使用各種小工具等,它們都是這個操作系統的組成部分。這是互鏈脈搏研究院(HiveEcon)將所有EOS項目都計入統計的原因,希望讀者能從這種“一攬子”的分類方式得到不一樣的啟發。

據互鏈脈搏統計,截止6月13日,即EOS主網上線3天整後,EOS項目索引介紹網站EOSIndex目前共收錄有189個項目,大致可以分為交易所、數字錢包、社交、遊戲、內容分發、醫療、廣告、電商、新聞、房地產、旅行、就業等19個大類。而在「其他」分類下,還包括礦池、預測、票務、工業物聯網等場景下的20個“冷門”項目。

遊戲(10%):高性能EOS底層,為多玩法、多玩家遊戲提供可能

去年11月,一款名為「加密貓」CryptoKitties的以太坊遊戲突然風靡全球。然而, 玩家數量和交易暴增直接導致以太坊幾近癱瘓。這也暴露了以太坊公鏈的一些問題,比如當下30-40TPS(服務器每秒處理事務數)的吞吐量。

而對於EOS公鏈,除了“操作系統”,百萬級TPS的宣言也是眾所周知。目前EOS實測能夠達到3300TPS,理論上通過並行鏈的方式,最高可實現百萬次的TPS數據吞吐量,為EOS鏈上各類玩法、多人在線的遊戲DAPP打下了性能奠基。

EOS上的遊戲不侷限於“加密貓”這類寵物養成遊戲,而有比較豐富的表達形式:包括策略遊戲、戰鬥遊戲、挖礦遊戲、VR遊戲、博彩和收藏遊戲等。遊戲場景也多樣化,從星際科幻到巫師,從農場到賭場。其中,養成+策略遊戲PandaFun,由中國區入選節點EOS引力區和EOS北京聯合發佈,在遊歷世界中和其他玩家PK可贏EOS,這個設定讓其賺了一把人氣。

而對於博彩業,痛點在於競猜者和莊家之間的信任問題。區塊鏈具有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否如願在EOS生態中營造值得信任的博彩環境,令人期待。可惜的是,4款博彩類DAPP均未抓住本屆世界盃的契機,大多仍處於開發階段。

社交(7%):群體調性和用戶體驗仍舊是關鍵,去中心化次之

在列的社交DAPP就多達14款。言論自由和個人隱私被侵犯是社交場景的最大痛點。對尊重隱私的用戶而言,平臺方沒有權利監聽用戶對話,或封殺某些主題的社群。這就為去中心化的聊天、社交產品打開了通道。

另一方面,DAPP上是否有足夠多的同類、是否足夠新鮮有趣也是社交用戶的考量範圍,不能滿足上述兩點的社交應用終究逃不過被冷落的命運。

此外,EOS生態中還有家校企溝通、約會和打賞等細分的社交場景,也不乏一些“匪夷所思”的項目,如Cannabis Social Network(大麻愛好者社區)、Karma(意為“現世報”,鼓勵人們積極行善的DApp)等。

交易所(
4%):EOS生態更適合去中心化交易所落地

目前全球至少有4000多家交易所,大多數主流交易所為中心化。回想日本的CoinCheck和韓國的Bithumb,中心化交易所頻出安全事故,讓用戶對存放在平臺上的數字資產倍感擔憂。中心化與安全性相互矛盾。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Decentralized Exchanges),用戶能夠掌握自己的數字資產,但使用體驗受區塊鏈本身特性影響。

以太坊已有EtherDela、Idex,ForkDelta和Loopring等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確認時間大約需要幾十秒;此外,相較於中心化交易所收取的固定手續費,DEx的交易成本受區塊鏈本身交易費用的影響,因此不適合進行小額交易。

相比起以太坊,EOS的交易處理性能高出幾個量級,更加適合去中心化交易所落地,並且有能力處理大併發的實時交易。

在列的交易所DAPP幾乎都是去中心化。在三家已經運行的交易所中,互鏈脈搏研究院(HiveEcon)注意到,註冊於開曼群島的暢思交易所於6月8日已上線,目前只上線3個交易對,而且掛單並不多。

此外,全球排名第五的Bitfinex也正在EOS上搭建去中心化交易所EOSfinex,或許它會帶來一些交易所場景的成熟運作經驗。

內容分發/知識共享(4%):代幣是社區激勵和用戶運營中的靈魂

中心化的內容市場(可參考我們習以為常的資訊軟件,此處不點名)面臨5大痛點:信息不可信、抄襲和洗稿、內容質量不穩定,中心化平臺干預,以及個人隱私數據被濫用。

在EOS生態中,內容領域也是目前看來最有爆發可能性的場景。其中,來自美國的Everipedia,以及中國的Press.One、YOYOW和UIP,混跡鏈圈多時的讀者都不陌生。

支持生態的力量,同樣不可或缺

EOS生態支持佔比最大,包括28個超級節點候選人(下稱“BPC”)、5個EOS社區、3個BPC監測工具,以及12家信息平臺/門戶。嚴格意義上來講,它們不是DAPP,但互鏈脈搏研究院(HiveEcon)將這些項目劃分進來,一,它們是EOS生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被EOS Index網站收錄的候選超級節點均是生態建設者,它們開發了區塊瀏覽器、智能合約框架或是剛需的硬件錢包等DAPP;三,包括本文數據來源網站EOSindex、EOS空投項目收集平臺EOS Drops,以及EOS一站式中文信息門戶IMEOS在內的12家信息平臺也是圍繞EOS生態服務。

落地程度:(開始)上路的佔半數

我們將產品的落地形態劃為四個部分,從最開始的想法或DAPP雛形到最後的落地,依次是:概念 - 開發 - 測試 - 運行。

在列的189個項目中,10%的項目仍停留在概念階段,41%進入開發階段,包括MVP(最小化可行產品),也就是說該階段的DAPP仍不能使用。

測試(包括公測、內測)版本和已經運行的DAPP佔全部項目的一半,算是“在路上”或者“上路”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研究機構看來,已經部署了(至少是測試版)區塊鏈、協議或是DAPP等,是區塊鏈項目的成功標準之一。

所屬區域:中國上演「巨人的進擊」

除去31個歸屬不詳的項目,在剩餘158個收錄的EOS項目中,出自中國團隊之手的就佔了21%,其次是美國(13%)和加拿大(8%)。

區塊鏈或許是中國彎道超車的好機會,我國在專利申請和項目開發方面表現得十分活躍,而且屢次走在了美國前面。有著近10年區塊鏈經驗、InterValue創始人Barton Chao博士稱,“就區塊鏈本身的技術而言,中國的技術至少是國際領先水平”。

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數據庫進行統計,2017年共提交406項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其中,中國有225項區塊鏈項專利,全球最高;其次是美國(91項)和澳大利亞(13項)。

此外,根據鏈塔智庫《2018年全球最全區塊鏈生態圖譜》,在1061個收錄的區塊鏈項目中,中國國內(包括港澳臺)區塊鏈項目數為563個,佔了半壁江山(53%);美國區塊鏈項目161個,佔總數的15.17%。

自互聯網時代以來,行業普遍認為西方團隊在技術上可能更務實,但在區塊鏈快車道上,我國的技術團隊卻更加紮實,如社交應用ONO、內容分發應用Press.One和UIP、硬件錢包Bepal等DAPP,在全球範圍內都比較有名氣了。

融資情況:生態發展初期不透明

在189項收錄的項目中,官網表示計劃進行ICO或已進行ICO的項目共19個,佔11%。其中,8個項目有ICO計劃,7個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預售/ICO的未披露融資額,只有4個項目能從官網或公開資料找到相關數據:

Press.One:5天募資1.85億美元;

YOYOW:完成2000BTC的目標,按當時市價計算,融資近4000萬人民幣;

娛樂應用Letitplay:完成第一輪預售,募得266.47ETH

醫療應用Iryo:第一輪預售結束,但官網未披露融資結果;在ICO Drops網站上查詢得知該項目正在進行眾籌,截止發稿時間已融資1.58千萬美元,完成目標的61%。

7個項目未披露融資細節,甚至在ICO信息集合權威網站ICO Drops也查詢不到相關信息;只有4個項目能夠查詢到融資信息,一隻手都數得過來。回想在以太坊上發芽的各種ICO亂象,EOS生態發展初期的混亂與不透明或許也會延續一段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ICO融資手段,2個明星項目宣佈已經獲得A輪融資。社交應用ONO獲得區塊鏈投資機構雄岸全球區塊鏈百億創新基金和韓國風投機構KIP的千萬美元投資;內容應用Everipedia也獲得數字貨幣商業銀行Galaxy Digital3,000萬美元投資親睞。

EOS前方還有很長的路,但——

或許比以太坊更有可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DAPP落地

截止發稿時間,EOS全球總市值93億美元,與490億總市值的以太坊相去甚遠。面對已經4歲的以太坊,有所敬畏才是其他後輩的正確姿勢。

目前,最主流的DAPP開發平臺是以太坊。這條主鏈上已有超過1500款DAPP,但仍未出手一款可大規模落地的商業應用。據DappRadar數據顯示,只有IDEX和Fork Delta兩家去中心化交易所每日活躍用戶(DAU)達到1000。舉一個例子進行對比:今日頭條DAU上億,足以見得區塊鏈DAPP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然而,EOS與生俱來的一些特點,(理論上)讓它在DAPP的商業化進程中比以太坊更具想象空間:

根據互鏈脈搏(HiveEcon)早前「區塊鏈3.0誰為主鏈?以太坊、EOS、迅雷鏈、小蟻、量子鏈五大公鏈最詳評測」,目前以太坊TPS在30~40筆交易/秒,而EOS實測已有上千TPS,在交易處理速度上可甩以太坊100條街。

EOS暫未實現其白皮書的百萬級TPS性能,但據歐鏈OracleChain聯合創始人介紹,“目前單線程版本已經可以做到上千TPS的量級;按預期,年底實現執行經優化後的多core並行不共享內存的版本,在128core的機器下,至少可能接近百萬TPS處理規模。” 高性能是DAPP實現規模化落地的先行條件,尤其對於交易平臺、數字錢包、多人實時在線遊戲等場景,對TPS有很高的要求。畢竟,沒有人願意耗上幾小時,只為操作一次轉賬。

共識機制方面,EOS的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委任權益證明),全網EOS持有者都可以投票選出代表(即“超級節點”)進行記賬。相較以太坊的PoS和PoW混合機制,DPoS的分叉概率更小、生態的能源消耗也更低。

對DAPP和開發者而言,跟對公鏈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分叉概率越低,產生新鏈的可能性越低,DAPP開發團隊面臨的“白費”風險也越低。遭遇分叉的DAPP,很有可能成為區塊鏈上的老Symbian(塞班),被iOS和安卓擠出市場之後,單純基於這套系統的應用只能跟著掃地出門。EOS的分叉風險降至足夠低,這對躍躍欲試的開發者有相當的吸引力。

開發者友好的EOS公鏈也擁有著豐富的生態支持,據上文數據,收錄的為生態服務的項目多達25%,包括旨在創建EOS應用生態系統、協助全球企業上鍊的Etheos,以及波蘭開發智能合約框架的 Tokenika等。這還不包括未收錄的火幣礦池(提供算力)和EOS引力區(孵化應用)等入選的超級節點。

附錄:EOS項目最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