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和馬雲三小時談話,確定了創業成功的核心!

最近,小米上市的新聞接連不斷,吸引了大量關注,其中最被網友關心的是小米的估值和雷軍的身價暴漲。

從上半年傳出的近千億美金的估值,到如今的550-700億美元的定價,可謂落差巨大。

至於其原因,應該是與小米CDR突然中止有關。

通常來講,同樣量級的企業在A股IPO的市值普遍要高於美股和港股,所以小米一旦先在A股IPO,在有一個比較高的市值後,一兩天後再於港股IPO,無疑是非常明智的作法。

但事與願違,小米沒有獲得這樣的好運氣,小米停止CDR的消息也引發了各路人馬的猜想。另外,據港股招股書顯示,今年4月份小米對雷軍的98.27億元股權獎勵也讓外界議論紛紛。

小米的估值也像過山車一樣,上下波動,有人覺得小米值1000美元左右,有人覺得700億美元或800億美元可以接受,有人覺得不應該超過400億美元。。。

在投資者推介會上,“小米是一家全球罕見的全能型公司,估值應為騰訊乘蘋果的估值”,雷軍直言道,“這次550-70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

可在本週小米啟動美國路演計劃的時候,紐約一家領先投資集團的香港辦事處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市場認為他們是蘋果和騰訊的結合,但他們不是。”常駐香港的一位知名風險投資家表示,“如果他們把自己比作蘋果,估值應該更接近於200億美元。”

要知道,小米創立3年的時候就已經估值100億美元了,如今雷軍的身家也有200億美元了。

而且,李嘉誠、馬化騰和馬雲也都表示了支持,分別下單了小米IPO。

當然,小米估值多少錢,雷軍財富多少,和我們美元一毛錢關係,之所以說這麼多,是想致力於創業成功的朋友們注意:

雷軍做小米,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過是8年時間啊!!!

學習雷軍的創業思維,學習小米的創業邏輯,對我們創業者來說,大有益處。

幾年前,雷軍曾公開表示,在創建小米時他有一個很低俗、很物質的目標:

“創業二十多年,我能不能親手創辦一個百億美金的公司?”

為此,雷軍研究了不少互聯網大佬的創業歷史,還專門跑到杭州找馬雲聊了三個小時,並向馬雲表達了感謝。

感謝什麼呢?

雷軍說我認真琢磨阿里巴巴十多年創業的歷史,我從中學到了三點:

1.要有一個巨大的市場。任何一個大公司的成功,它的創業背景一定是巨大的市場,如果沒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想把公司做成是不可能的;

2.要找一群超級靠譜的人;

3.相對同行而言,要有一筆永遠也花不完的錢。這是我總結阿里成功的很重要的三個因素。

這三點是雷軍在做小米之前就總結了,後來他又對在金山時候的老部下馮鑫傳授過類似的心法。

那是小米創辦3年獲得新一筆融資、估值100億美金後,雷軍請幾個過去的老同事吃飯,給了他們很大的衝擊,當時國內估值百億美金的公司兩隻手都數的過來。

其中,受到強烈刺激的就有正在創業的馮鑫,他自認對雷軍再熟悉不過了,但雷軍突然變得如此牛逼,他想不明白雷軍身上發生了什麼。

琢磨了一個多星期,馮鑫又找到了雷軍,問他:

“我們認識這麼久,你說我馮鑫到底哪有問題?為什麼我們做半天怎麼做成這樣,是不是我有什麼破綻?”

雷軍只說了三點:

你找的方向不夠大;你得找人來幫你;你對錢認識不深刻。

有沒有啟發?

真正有用的道理都特別簡單,而且都是公開的,可該犯錯的還是犯錯。

什麼聽過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一生,那是無可救藥的糊塗蟲。

道理不是讓你聽過就忘的,道理不能讓你不犯錯誤,但可以讓你在犯錯誤後,知道自己犯了錯,明白怎麼止損和彌補。

這是老方自己的親身體會,知道錯誤不可避免,才可以更好的走向正確的路。

最糊塗不過是那些死不認錯的創業者,把不撞南牆不回頭視作堅持和毅力以自欺欺人,結果只能是虧損持續增加,直到不可挽救。

那時候,你未必還有重來的資本。

在錯誤的戰場打仗,為局部得失而丟棄全局,是很多人容易犯得錯誤。

一畝地和一萬畝地,產出的糧食總歸是不一樣的吧。

對創業公司來說,市場空間的大小決定了公司的成長限度。雷軍做小米之前,辛苦不亞於任何人,但以“勞模”之名得到的成果卻差強人意。

“開竅”後的雷軍說,順勢而為最重要,加上蘋果手機的推出,各方面的信號都讓雷軍認定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才是大趨勢,後來才有了小米的橫空出世。

然後是找人,“在最開始的半年,我花的80%的時間都在找人上”,“為了找到一個非常資深和出色的硬件工程師,我連續打了90多個電話。為了說服他加入小米,我們幾個合夥人輪流和他交流,整整 12 個小時。”。。。

雷軍認為,創業成功的基礎就是要用最好、最合適的人,招不到人才是因為你投入的精力還不夠多。

最後是錢,為什麼要有永遠花不完的錢?市場往往是生死一線的,對比同行的競爭者,你的彈藥充足一點,你就能活得更久一點,勝利說不定就屬於你了。

再就是,肚裡有糧心裡不慌,錢對你看到的東西和你有勇氣去做有非常大的幫助,讓你有膽量、有底氣去試一些東西。

“因為有了巨大的市場,你就有機會找到靠譜的人,你就有機會找到靠譜的錢,你就有機會融到很多的錢。如果你的市場不夠大的話,其實你在匯聚資源上是幾乎是不可能做到很大的。”

是為創業的因果關係。

“我們被香港拒絕”。

2013年,馬雲和夥伴極力推動阿里以不同股不同權的形式在香港上市,引發香港市場的巨大爭議,阿里無奈趕赴美國上市,馬雲拋下了這句話。

錯失阿里巴巴後,香港的IPO制度得以改進,雷軍也將實現四年前馬雲未實現的願望——以“創新”的同股不同權的方式在香港上市。

無論如何,阿里和小米的成功都為無數創業者樹立了榜樣,我們為別人的成功喝彩,也為自己的夢想加油。創業這條路很艱難,但也很卓絕,用雷軍的話說,其實創業這點錢很多人都有,但是他們為什麼遇到很多挫折?

因為他們沒有把自己當作真正的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