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徳宏瑞豐盆景俱樂部首屆盆景展

文/楊瀚森;攝影/解道乾、許萬明等

中國古代,記事,指記錄君主行為;記錄軍國大事。今天,我為瑞豐盆景記錄盆景展事。畢竟,從無到有,對德宏,對德宏盆景,無疑是一件大事。

2018年6月15日至2018年6月18日,徳宏瑞豐盆景俱樂部,在州府芒市體育運動中心廣場,以“尋夢中國盆景,相約瑞豐農業”為主題,隆重展出128件本地盆友們的盆景作品。

雲南省盆景賞石協會副理事長許萬明先生(左一)、解道乾先生(右一)向獲得金獎的作者頒獎

雲南省盆景賞石協會副理事長許萬明先生(右一)、解道乾先生(左一)向獲得銀獎的作者頒獎

雲南省盆景賞石協會副理事長許萬明先生(左一)、解道乾先生(右一)向獲得銅獎的作者頒獎

瑞豐盆景俱樂部,註冊成立於2016年8月10日。在短短兩年時間裡,能夠有效地組織、舉辦一次這樣的活動。特別是從策劃到展會結束,時間跨度僅有20天,創造了名符其實的“德宏速度”。

雲南省盆景賞石協會副理事長解道乾先生在現場交流指導

正如雲南省盆景賞石協會副理事長許萬明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言:“瑞豐盆景,帶了一個好頭,對德宏盆景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

我參加過省級盆景展、國家級盆景展多次,以雲南省級盆景展評比標準、嶺南盆景枝法要求、乃至現代中國盆景界廣泛認同的盆景標準來評判,本次展會所展出的作品,與盆景發達省市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是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和麵對的問題。但展會中的作品亦不乏亮點,如:楊瀚森先生的《玉龍松風》、何波先生以嶺南枝法培養的榆樹過橋叢林以及範董斌先生的幾件小品真柏等。

楊瀚森先生作品《玉龍松風》;雲南松

範董斌先生作品;真柏

這一次盆景展,在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文化多元的邊疆德宏這片沃土上,在德宏120多萬民眾的心中,莊重播下了中國現代盆景的概念和種子,德宏盆景將從這裡、將從這一刻踏上征程。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會引起了本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本地多家媒體更是爭相報道。

德宏瑞豐盆景俱樂部負責人羅本秋先生向領導們介紹盆景展覽情況

宏瑞豐盆景俱樂部負責人羅本秋先生接受媒體採訪

從這個角度來說,以個人理解,做到主題明確,目標明確,有益於社會的事情,這是值得稱道的。

展會期間,雲南省盆景賞石協會副理事長許萬明先生、解道乾先生的現場即興創作,展現了中國盆景的詩情畫意。

許萬明先生現場創作的作品:《月光下的鳳尾竹》

作品以淺長方盆,表現出德宏廣袤秀美的自然風光。主體、客體高低配植,錯落有致。虛與實、疏與密、枯與榮的對比。綴石散落,輕重緩急。跌宕起伏的地貌處理,畫龍點睛且恰到好處的留白。觀之不由思緒飄飛……融融月光下,清風吹拂著竹林,竹林深處,傣族小夥子、小卜哨情意纏綿,葫蘆絲吹奏出《月光下的鳳尾竹》,悠悠入耳,讓人深深地沉醉其中。此時此刻,主題得以昇華。

許萬明先生、解道乾先生現場創作的作品:《竹林七賢》

就地取材,渾汗如雨,即興創作的水旱作品《竹林七賢》。茂林修竹,高風亮節,立根破石。萬古不敗的主石,主客體的對比,疏與密、遠與近、留白、蜿蜒流淌的河水,極目處“透”的細節表達。按常規套路,擺件中應置七位佯狂任達,放蕩不羈的名士。而此作妙處,擺件卻僅露三人。其餘嵇康、阮籍、山濤、劉伶等四位,此時此刻,已爛醉如泥,深“藏”不露。這就是中國繪畫史上“深山藏古寺”的公案。

楊瀚森先生現場創作表演的羅漢松

三天的展覽中,觀者如潮。參觀者涵蓋老、中、青、少各個年齡層,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部分展覽作品

圖片描述(最多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