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米芾《苕溪帖》賞析(單字放大,震撼!)


米芾(fú),北宋書畫家。

初名黻(fú ),字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自號鹿門居士。

北宋著名書法家、鑑定家、畫家、收藏家。
米芾原籍襄陽,後定居潤州。
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
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
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
苕溪帖,米芾是今江蘇鎮江人,只活了短短五十七年。
宋徽宗時曾官至“書畫學博士”,官位不是太高。
官雖然作的不大,在書畫上卻是位蓋世高手,其影響一直延伸到了現代。
《苕溪帖》是米芾中年的作品。
書於元豐三年,當時已三十八歲。
那時他在遊歷蘇州、無錫,此卷是他出發造訪無錫之前的手筆。
雖中年已到,但字中卻不乏天真之氣,以胸中之美,
貫注全篇,整個書風令人驚歎不已。
此卷原為清代的內府藏品,
溥儀出宮時帶到了長春,
後失散流落民間。
。卷中“念養心功厭”六字殘失,
“載酒”二字缺損。
1963年故宮收得此卷,
鄭竹友先生傾力根據未損前的照片將以上所缺之字補全,
給了我們一個窺見其全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