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三角连体袖服装打版详解

它是一种解决连身袖合体方面主要问题的巧妙方法,但它只限于在少数几种适用的款式中使用。事实上,不止有一种绘制这些特别款式样板的方法,至少在第五章中就给出了另一种方法。

在这里将通过绘制延展式腋下插角的几个步骤来详细解释和说明这种方法,而一旦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就可以通过更为直接的方法来达到最终结果(如图3-14中的7所示)。这种方法在一个具体有从G点开始的腋下片的相同款式中采用,主要是因为在这些款式中具有独立的腋下片或肋片,而只有这样,组合式腋下插角的设计才有可能进行。分割线将袖窿分为连身袖部分(大约有三分之二袖窿的上半部)和可以变化成普通圆装袖袖窿的下半部分。

将腋下片轮廓(图3-14中的1)画出后,剪下如图3-14中2所示,像通常一样,在腋下片上设计一个6.5cm的延展量,然后,沿侧缝从U点垂直向上量取4~5cm,并在确定其顶端减短后的G--X线段足够袖窿部分的长度后,剪去多余的量,其长度大约是6~6.5cm或略小于普通合身袖窿部分(即42~43cm)的六分之一长度,最终,前、后片上G--X线段长度之和应为大约三分之一袖窿尺寸,超过三分之二的袖窿长仍保留在连身袖样板上,位于肩端SP点和G点之间,如图3-14中的6所示。通过测量前、后片上SP点至G点(即真正袖窿的起始点)的距离和G点至X点间的为(图3-14中的7),可以争取额计算出整个袖窿的长度,并可以证实稍下部分的腋下片并没有设计得过小。

在图3-14中的7可以看到,如果腋下片侧缝沿一条斜侧缝从U点向UP点方向向上延伸,那么顶端(即G—X线段长)会变得更宽一些。如果沿一条垂直侧缝向上延伸,其尺寸就可能会变小了。因此,对顶边G—X线段长度的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需要增加其长度,可在侧缝上U点处,将最终腋下片样板加宽(如图3-14中的4所示)。

在袖子部分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由于袖片上的G—X边要与“袖窿”上的G—X边相缝合,因此,必须使他们的长度保持一致。图3-14中的5所示,按同样方法,将从连身袖样板上剪下的袖腋下片向上延展开,保持G—X边与身片上G—X边长度相等,然后将其余部分剪掉。图3-14中的6显示了一种无须剪出腋下袖片,而是直接在连身袖上加延展量的方法,这时要注意腋下片的分割线也要修成较大的弧度,以便为腋下缝合处所需的缝份留有充足的空隙。

理解了这一结构原理后,当然就没有必要先经过延展,然后再将多余部分修剪掉的步骤了,可直接将侧缝和袖内缝向上延长至所需要的高度减去4~5cm即可。而更为通用的作法是,对于腋下点降低量为5cm的连身袖,只需在其侧缝和袖内缝上分别附加4~4.5cm长度,这样就使得袖窿略有降低,而腋下变得更为宽松舒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