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卡特,好久不见

2018年NBA总决赛第二战,出现在我台镜头里的嘉宾,是已经41岁的文斯·卡特,当今联盟年纪最大的球员。这个安排,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毕竟,这块球场最近一次给卡特留下的记忆并不美好。当地时间3月31日勇士主场对国王,卡特对麦考的犯规导致后者重伤被抬出场,一度还传出赛季报销甚至可能瘫痪的消息。幸好,这个22岁的年轻人休战了两个月后在西部决赛第六场复出,没有错过总决赛,如此结局也让卡特略感宽慰。

而对我来说,这座城市,这座球馆,这个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我第一次亲眼见卡特的时候,就是他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候——2000年金州全明星周末扣篮大赛。

那时候我20岁,头一回离开中国,头一回站在NBA赛场边儿,背着个怒大的包儿,包儿里全是资料,怪沉的。走到解说席的时候,包儿坠得我一个小趔趄,稳住,还是有点儿不敢信自己眼前发生的是真的。就在距离我五米开外的场地中央,头一回参加扣篮大赛的卡特穿着特好看的红白相间的AND 1太极鞋,气定神闲地拍着球,和麦迪不时说笑着,我很难想到他那时刚刚23岁。当然,无论谁也不会预想到那之后一小时的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尽管在这之前卡特已经无数次展现了自己的飞翔能力和无与伦比的扣篮想象力,但这一小时会成为扣篮大赛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小时,还是没有人能想到。

来到美国前,我基本收集“齐”了卡特的资料,嗯,估计你们看到这儿会笑——没错,那个时代比起现在来说就像上古一样遥远,NBA的官网都做得很简单。信息不那么发达全面,我们家连电脑都不衬,出国前去了趟网吧(时代产物),几乎对着屏幕抄了一宿——后来网吧老板觉得我实在太惨,把打印机腾出来给我用,才算是不用像个红眼儿兔子似的回家。那时候网络上没有视频,比赛直播也少,不像现在漫天盖地,一搜索到处都有,当时能看到的就是《篮球公园》,就这样卡特还满世界飞呢,就觉得他特厉害,但那时候没怎么见过麦迪和弗朗西斯扣篮,所以先把我惊着的是他们俩,我从当时到现在的理解都是:因为这俩人足够好,把卡特逼出来了。您想啊,本来使个六七分力就能干成的事儿,非有俩七点五或者八觉得自己更厉害,那对不住了,全力是十。

卡特那五个扣篮,其实个个都能给满分,因为实在太好看。在当时比他年轻三岁的我看来,真的没挑了,他的扣篮让我觉得语言和文字的匮乏,什么都不足以完全形容他扣篮带来的震撼。当然,也让我意识到旁边的美国同行语言更匮乏,基本上嚷嚷了一场“unbelivable”、“unstoppable”、“amazing”、“are you kidding me”……什么嘛,贫不贫呢真是的……当然,说人家这是开玩笑,我记得那时节韩乔生老师给了我充分的机会,让我直接和苏群老师说,现在想想,我好像把自己能用的词儿全都说出来了,一时间只觉得口干舌燥,还觉得没把所有的感情和状态都表达出来,有些时候——真的,我相信你们能理解——看着飞龙在天般的卡特出神,心里就一个念头儿:是人么这个?!给他行跪拜礼的老伊塞亚-托马斯管他叫“half-man-half-amazing”,大伙儿直译“半人半神”,我觉得按咱们的语言习惯,就应该叫“惊为天人”。待到 2000年夏天他去悉尼打奥运会,场均14.8分全队最高,对阵法国越过中锋韦斯那一记死亡之扣,探身风雷动,抬头天宇惊。整个世界,都拜倒在他的脚下。

大概是由于身体太过出色,卡特的打法除了反击时来个惊艳的让人出乎意料的扣篮,就是三威胁之后持球强行靠速度突破,一旦碰到人紧贴施压让他没法顺畅突破,他就开始各种没谱的投射,你也知道,他全面的突破技巧,无论面筐还是靠身位强压基本都是在五年之后转投新泽西篮网才有精进的,中远距离投射稳定性也是逐渐稳定,除了2001年5月12日对阵阿伦·艾弗森的费城76人队东部决赛第三场。

那一天,这条飞龙第一次投射三分命中时,还没有人会想到自己大概能够见证什么记录,但这之后当他确认自己手感火烫,第一节三个三分全中,第二节扔进五个三分,半场34分,全场50分!这是把伟大的迈克尔·乔丹和雷吉·米勒都抛到身后的纪录!而卡特仍然继续着一年前在金州扣篮大赛后接受采访的论调:“联盟历史上优秀扣将很多,但我希望自己更全面,中投、远投、罚球……我一定会让自己成为全面的巨星。”

但随后的两个赛季,伤病缚住了他的双翅,没有进步,远离赛场抑或在场上不屑一顾,孤芳自赏。直到他去了新泽西。我始终坚持,卡特是多伦多猛龙队史最伟大的球员,尽管他真正的好成绩出现在新泽西时代。

卡特的篮网时代,某种程度上说是不折不扣的巨星状态,尽管很多人因为这段时间占据大家核心视野的湖人马刺太阳活塞科比纳什姚明詹姆斯韦德安东尼……而不再把卡特当作必看之选,但无论是个人能力(完全丰富了进攻技巧,面筐背筐,持球无球,突分投射……几乎都已经成熟且精妙)还是个人担当(2005以及2006季后赛是和基德一样的球队领袖,五年里年年“20+5+5”),这都是卡特职业生涯最好的五年。举俩例子:第一个是2007年4月8日,卡特和基德同时得到三双,率领篮网历经加时以120-114力擒奇才。这是历史上第2次在同支球队中同时有2人得到三双,第1次是1989年迈克尔·乔丹和斯科特·皮蓬创造的;第二个2008年11月22日,在新泽西网队客场以129比127战胜多伦多猛龙的比赛中,卡特上演了不可思议的双绝杀。在常规时间还剩2.9秒时,卡特在距离三分线两步的超远距离,面对帕克的贴身防守后仰三分,将比赛拖入加时。加时赛还剩最后0.5秒,卡特接西蒙斯边线球反跑空中接力反扣绝杀。篮网最终完成绝地逆转,这也是NBA中唯一一次反扣绝杀。此役卡特共砍下39分9篮板6助攻。

卡特那会儿真横,也真自信。我采访过他两次,第一回是金州的一所高中,问及他会向J博士、乔丹这样的前辈学到什么,他很直白地说:“不是很多,我跟他们不是一个类型的球员,我有我自己的风格”,同去的美国同行迅速掏出速记本开始记录,在业内,这就算是新闻点了;第二回是来中国做品牌活动,问他NBA史上最好的三个扣将是谁,他略作迟疑说:“J博士、乔丹,还有……我吧?”随行人员一片惊呼,搁现在,这就算摊上事儿了。再后来我作为央视工作人员去洛杉矶转播全明星,晚上工作结束得晚没有地儿住,就去姚明酒店房间的外间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下楼吃早餐,然后继续去斯台普斯球馆看训练,电梯里正好遇上卡特,他说“我看着你眼熟,在哪儿见过”的时候,我还略激动,回忆了个大概齐之后,他倍儿高兴地和我一击掌,哈,也算我走面儿成功。

说真的,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国内,我并不了解卡特在黑人球员心目中究竟产生的是什么级别的影响力。直到今年最为简单粗暴快的状态出现在我眼前:爵士新秀、新科扣篮王米切尔,用一个逆向转体360扣篮成功向卡特致敬,接受采访的他特别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们那批人朝思暮想完成的扣篮,这次是我头回成功”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卡特带来的震撼,真是穿透时代的,嗯,比如米切尔可以管我叫叔儿这件事儿……哈哈。

这些年NBA球星迭起层出不穷,说实话卡特所效力球队也都不算我特别青睐的。可在解说的时候,我总是时不常会关注卡特的动向。篮网之后,尤其当他到了小牛的那三季,无论身边的哪一个人折腾多大的情绪和闹剧,他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当好球队的第二或第三进攻点,甚至还在为小牛出战的季后赛绝杀了马刺,事后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一直在想,在我职业生涯最好的时候,在猛龙队的时候,我如果能在训练里刻苦些、认真些,也许我的个人成就会比现在高一些。”想起他2003年时一度嘴硬不给乔丹让出全明星首发的舌战群雄的状态,再想想在小牛的这次采访,真能看到岁月在一个人身上的铅华洗尽,顿生光彩。当然,人家2003年最后不是也让首发了嘛?

所以现在无论什么时候转播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比赛,我都衷心地盼着卡特能够出场亮相。甚至是在赛前的热身里来个“老大爷扣篮”,或者脚上穿着元年的VC SHOX球鞋准备出场——这些细节都会让我心头一热,其实,我也可能未必是向老而弥坚的卡特致敬,而是向自己的青春致敬的理由,比如那个在网吧熬整宿的夜晚,现在或许不值一提。想起那些日子,我总会想起卡特比之现在的勒布朗、杜兰特、胡子登、威少爷们确实已经是过去时了,但来过,奋斗过,齐了,不用那么在乎结局——

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