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無腿小伙50元買來「雙腿」,趕集修鞋賺錢,頑強人生讓人佩服


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河南農村90後小夥靠靠50元買來“雙腿”車軲轆走出勵志人生。河南省新鄉衛輝市唐莊鎮四合村,天生殘疾的無腿男孩張克研藉助車軲轆行走。他不屈服命運的安排,6歲開始嘗試自己“走路”,他“走路”的方式是坐在平車軲轆上,用雙手滑動軲轆前行,這樣一走就是20多年,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車輪男孩”。生活的磨難沒有摧毀堅強的小夥,內心陽光,笑容時常掛在他的臉上。


如今,他能夠在車軲轆上行動自如,平時除養豬外,還能騎三輪摩托車,靠趕集修鞋賺錢,自食其力養活全家人。張克研母親吳玉清回憶,小兒子張克研剛生下來就和別人不一樣,出生時,屁股後面長有一個疙瘩,一兩個月後,雖然做完了手術,但因患有先天性下肢萎縮,一直不能站立和行走。吳玉清說,6歲那年,一次偶然機會,兒子接觸到了車軲轆,於是一直到現在都是靠它來“行走”。
剛開始練習時,摔了無數次跤,但要強的張克研從沒有流過一次眼淚,最終堅持了下來。因為沒有腿,小時候去上學的路上他就艱難爬行,因此沒少被其他的孩子們嘲笑。後來他靠著一個廢棄的架子車軲轆學會了走路,一開始,沒少摔跤,他從未氣餒,持之以恆的堅持,使他最終坐在車軲轆上行走自如。他說這個架子車軲轆是50元陶來的,從小用這個架子車軲轆走路,已經20多年了。

張克研家門口是一個豬圈,裡面養著10多頭豬,3頭大的,有兩百多斤,11頭小豬,剛出生沒幾天。擔心豬被人偷走,他和母親把豬趕到了一間閒置的屋裡進行餵養。院子裡,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嘰嘰喳喳”正在附近悠閒地覓食。“不用你扶,我可以自己來。”張克研臉上掛著微笑,從屋裡滑著代步的車軲轆出來,隨後他縱身一跳,不偏不斜正好坐在了車軲轆中間橫樑上。直行、轉彎、掉頭、停止……車軲轆在張克研手裡玩得很“溜”。
吃過午飯,又到了趕集時間。張克研簡單收拾一下物品,開上三輪摩托車去四合村趕集。摩托車是哥哥給他的,裡面裝著補鞋機和配鑰匙的機器,車啟動後,加大油門,他熟練地倒車,一氣呵成。下坡時,他就會俯下身子,用右手控制剎車,減慢速度,緩慢前行。
“大娘,您先把鞋拿過來,坐下歇一會兒吧。”10多分鐘後,到達四合村時,已經有人在此等候。張克研一邊招呼老人,一邊從車上往下卸東西。不到車廂高的他,幹起活來有些吃力。這時,許多好心人看到後,都會自覺上前搭一把手。

張克研前幾年殘聯一直在關注他,曾贈送過一把輪椅給他,他沒有使用,張克研解釋說,“輪椅走得慢,沒有車軲轆快,再說已經習慣了,我還是比較喜歡用車軲轆來“行走”。”
“走”累的時候,張克研也會停下來休息一會兒,苦中作樂現場表演幾下,兩隻手啥也不扶,一前一後維持著平衡,嘴裡哼著他最喜歡唱的《打工行》裡面的歌:“風裡雨裡莫言苦啊,再苦再累自己扛……”
因為小夥修補鞋子認真仔細,收費公道,周圍人有鞋子需要修補,都會跑集市上來找他,隔不了幾分鐘就會有生意送上門。
所有活動以及行走都需要靠手來完成,並且長時間使用工具,修補皮質堅硬的鞋子,張克研的手都有些變形。上蒼雖然對他不公,但他依然快樂、堅強的面對人生。張克研微信暱稱叫“我的未來不是夢”,裡面曬很多個人照片,記錄著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面對未來,張克研充滿信心。
靠著自己的雙手,現在小夥子的日子可以說越過越紅火。老家也快拆遷了,當地政府還為他辦理了殘疾人補貼等,現在的張克研說他有一個小心願,母親年齡越來越大,他想找個不嫌棄他、志同道合的女朋友,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互相幫助。“我能自食其力,更有能力照顧好另一半。”祝願這個小夥子早日找到心儀的另一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