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節奏也有快節奏,《青春同學會》融合類型新樣態

近年來,星素結合形式已成為綜藝節目的新趨勢/<font>,越來越多的綜藝注重突出/<font>“素人”的元素。不同於其他節目中明星與素人的陌生人關係,《青春同學會》中的星素結合因雙方本身就是同學或師生,有著共同的回憶而更為緊密。

比如畢業後沒有選擇影視圈而留校執教劉紅梅,與/<font>徐帆、江珊/<font>、陳小藝不僅是同窗,還是同寢的好姐妹/<font>;還有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谷亦安,曾是鄭凱、陳赫等人表演專業課的老師。/<font>“我們”見證了對方的青春歲月,一起走過學生時代,人物之間原本的情感紐帶令星素結合更為自然,且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貫穿於從內容到敘述的整體設置上。親近、包容、較勁,這些真實的情感交流令人物更為豐滿,真實感自然流露。/<font>

“我們是從十八九歲進大學,到現在30年,我們認識了/<font>30年。/<font>”當劉紅梅拿出/<font>曾經的鐵皮糖盒、/<font>學生時代用過的毯子/<font>——八十年代的時尚單品/<font>“的確良”,當徐帆拿出用50元北京糧票在舊鼓樓大街換來的鏡子,當她們一起將掛在牆上的中央戲劇/<font>學院/<font>87級表演系合影扶正的時候,那些封存在時光膠囊裡的幕幕年華在舊物件裡鮮活起來。/<font>

“顫抖呼吸的方法,你們練了,當時是什麼感覺?”當谷亦安與十年前的學生圍坐在一起時,彷彿帶著他們回到了課堂,重溫了表演的基本功,從演員/<font>“呼吸”間的戲講到了空杯心態的交流之道,不管是技巧、能力,還是人生的道理,老師對學生大概總想著傾囊相授。“鄭凱說,我就演個睡覺吧”,谷亦安回憶起每個學生的趣事,談笑間歲月曆歷在目。


“一個分岔口,幾十個遠方”“我們像射線一樣以畢業為原點各赴前程”十年後,三十年後,當走在不同生活軌跡上的老同學/<font>共同回望青春時,她們對/<font>“曾經與當下”“成功或/<font>平淡/<font>”那些關於選擇、關於夢想的話題,也有了更好的解答。/<font>

將鏡頭轉向院子裡,此刻的她們,/<font>“單車成雙,笑聲晴朗,彷彿下課了,相約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