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港交所掛牌首日上漲,70%收入來自信貸撮合

文/ 姚心璐

7月13日,51信用卡登陸港交所,開盤後一小時股價上漲至9元港幣以上,較發行價8.5元漲幅超過7%。

51信用卡CEO孫海濤在現場致辭表示,股票代碼2051,因為“希望能為這家公司拼命到2051年,那時我才71歲。”

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上信用卡管理平臺,51信用卡成立於2012年,初期推出“51信用卡管家”App,為信用卡人群提供信用管理服務,近年來,在此基礎上陸續推出在線辦卡業務、理財、無抵押借貸等服務,在應用內形成用戶閉環。

從招股書來看,在過去三年中,51信用卡業績呈現穩定增長趨勢,2015、2016和2017年三年的總營收分別為8973萬、5.71億和22.69億人民幣,經營淨利潤也從虧損的1.66億元轉為淨盈利70.56億元。

2014年,51信用卡與銀行合作,開通應用內在線申請信用卡服務,在過去三年中分別髮卡50萬、120萬和210萬張信用卡,年複合增長率114%,構成公司三項收入來源之一的“信用卡科技服務”,2017年佔總營收比例約6%。

儘管以信用卡管理起家,但截至2017年,51信用卡的收入來源已經大幅向信貸服務傾斜。

從招股說明書可以看出,從2015年到2017年之間,收入支柱已經從線上開卡等“信用科技服務費”轉為“信貸撮合及服務費”,後者在兩年間從1675萬上升至1.63億元,增長將近10倍,在總收入的佔比重,從2015年的18.7%上升至71.7%。

據Oliver Wyman的資料顯示,在專注向信用卡人群提供服務的消費金融產品中,51信用卡旗下產品“51人品貸”排名第一,佔比13%。

信貸業務在帶來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一定不確定性。業績顯示,2017年公司在非信用卡人群產品的撮合總金額達到12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088%,佔總撮合金額的35%,約為信用卡人群撮合業務的二分之一。

但在現金貸政策落地後,該數字在2018年第一季度大幅縮減,從35%金額佔比降至5.1%,僅為2.44億元。招股書公告顯示,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之間提供的一款短期小型貸款產品,撮合金額共45.18億,該產品已停止提供。

業務的不確定性和近期的總體市場低迷,或許對51信用卡的上市產生一定影響。上市前的公開招股階段,51信用卡共接獲2021份有效申請,認購共1040.25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於發售總數的87.6%,為不足額認購。

這與港交所去年IPO的火爆情況形成鮮明對比,201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業獲超額認購比例為95%,其中32%的IPO企業在2017年獲得百倍以上超額認購,其中閱文集團和眾安在線分別為625倍和392倍。

51信用卡招股價原介於8.5元至11.5元港幣之間,在掛牌前5天,確定以8.5元下限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