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歌聽著聽著就灰了 有些軟體用著用著就消失了 祭奠倒下的APP

有些歌,聽著聽著就灰了;有些軟件,用著用著就消失了。(ps:本文圖多,話多。純屬祭奠曾經的給我帶來快樂的音樂軟件)

最近,又一個大家熟知的音樂軟件倒下了,曾經用戶達4億的多米音樂宣佈無限期停止音樂服務。

我用過很多個音樂播放軟件,相信你們用過的也不止一個,比如:

網易雲音樂

QQ音樂

蝦米音樂

酷狗音樂

酷我音樂

多米音樂

天天動聽

千千靜聽

豆瓣FM

它們中的很多,已經默默地消失了,就像多米一樣。

多米的故事,要從小眾音樂網站SongTaste說起。我記得我是上初中的時候發現這個網站的,當時我去親戚家電腦上下載歌曲到自己的MP3上,搜著搜著歌,就進了SongTaste,當時就被用戶頭像組成的照片牆吸引住了。

每圖個頭像點擊進去,都會有一個用戶推薦的音樂。與其它的音樂網站不同,SongTaste上推薦的歌曲往往是一些冷門、小眾的歌曲。最吸引我的就是每首歌都有一個推薦感言,有的寫的是故事,有的人寫的是詩,也有些人寫的是自己的想象。懵懵懂懂的我,當時最大的樂趣,就是邊聽歌,邊摘抄上面的樂評,覺得是一種享受。

高中的時候,爸媽給我買了電腦。那幾年,學習壓力很大,整個人也比較暴躁,只要我開著電腦,一定會開著SongTaste,聽幾首歌,往往就平靜下來了。

後來SongTaste和多米都被A8音樂收購了,收購之後,SongTaste除了廣告板塊,幾乎就沒再更新過。

當時第一樂評人Tomi_Enn還發了微博來追憶。

SongTaste就像一個陪在我們身邊多年的朋友。

突然有一天,朋友留言告訴我,他要走了。猝不及防,我甚至連聲再見都沒來得及跟他說。

我是從SongTaste被拉到多米的,因為只有多米可以下載SongTaste的資源。現在想想,應該只是收購後多米藉助SongTaste上的人氣進行推廣吧,用戶導完了,資源拿到了,就一腳踢開了。

不同於其它從PC端過渡到移動端的音樂產品,多米直接從移動端發展,搶佔市場。2014年高峰期每天有超過470萬用戶使用多米。2016年9月,多米作為國內音樂第一股掛牌新三板,明星黃渤位列十大股東的第7位。

根據多米股份歷年披露的財報,公司已經連續虧損多年。從2014年-2017年,累計虧損超過1.6億。

像多米這樣,把自己掐死了的,還有千千靜聽。就算你沒在手機上使用過千千靜聽,一定在電腦上用過。

2006年,酷我音樂盒一出來,我就覺得找到了一個神器。

因為當時只有它可以在線看MV,而且隨時可以置頂顯示的歌詞,讓我有一種在唱拉卡OK的感覺。

與酷我類似的,還有酷狗。2016年7月,QQ、酷狗、酷我三家合併。

近兩年,酷我音樂的市場份額逐年遞減,目前App Store音樂類排名已經降到了第6位,逐漸掉出第一梯隊。

除了上面幾款音樂軟件,我還用過豆瓣FM,最初用豆瓣,純碎是為了標榜自己小眾,那時候,我還是個文藝青年。後來,愛上豆瓣FM,有且僅有的一個理由,就是——歌單。

現在,大家都說網易雲音樂推薦很精準,其實類似的算法,豆瓣FM很早就再用了。

那時候,真的覺得,豆瓣懂我。它推薦的歌,80%我都會聽完,50%會被我加紅心。與喜歡的音樂不期而遇,有時候中規中矩,有時候也會帶來一些小驚喜。

如今,豆瓣FM的曲庫越來越貧乏,之前66首加了紅心的音樂,現在能播放的,只剩下不到10首。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死忠粉在堅持用豆瓣FM,如果不是寫這篇稿子,我幾乎都忘了它還在我的手機上。我不知道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豆瓣FM,只能送一首《涼涼》給你。

如今的豆瓣不是當年的豆瓣,我也不再是當年的文藝小清新。

我已剪短我的發,

剪短了牽掛,

看起來像一個四十歲的大媽。

——網易雲音樂評論

現在看,當年聽這首歌的我,確實已經接近大媽的年紀了……

這就意味著,我想聽田馥甄、林宥嘉、EXO、劉若英的時候,既可以用蝦米,也可以用網易雲了。

音樂軟件的第二春來了

你的春天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