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井論兵」電子對抗,如何叩開未來信息化戰場?

特約評論員簡介

單魁,漢族,山東棗莊市人,先後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南京炮兵學院牽引火炮指揮專業學習,現在國防大學就讀戰役學碩士研究生。歷任排長、作訓參謀、連長、作偵股長、營長等職,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電子對抗,未來信息化戰場“入場券”

近日,陸軍著眼加快提升新型作戰力量新質戰鬥力,組織了電抗奇兵比武競賽。此次比武競賽緊貼實戰背景,瞄準無形戰場,在“以考促訓”中立起了備戰打仗的鮮明導向,掀起了陸軍電子對抗部隊群眾性崗位練兵熱潮。

20世紀初爆發的日俄戰爭中,俄軍一名報務員慌亂中按下了無線電火花式發報機的按鍵,產生的電波對日軍通信聯絡造成嚴重干擾,迫使日軍中止進攻行動。這個無意的動作讓電子干擾第一次走上了戰爭舞臺。從此,電子戰在戰爭中逐漸顯示出神奇的魔力。

信息化戰爭中,奪取制信息權是奪取戰場綜合控制權的核心,引領著制空權、制海權等其他制權的爭奪。電子戰已經成為信息作戰的主體。電子對抗力量作為軍隊整體作戰能力的關鍵組成,對於奪取戰場勝利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旦交戰一方獲得高技術戰場的“制電磁權”,對方軍隊的戰鬥力就會立刻削弱。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對伊軍實施了猛烈的電子震懾和打擊。戰爭僅持續一個多月,美英聯軍佔領伊拉克全境。

即使是軍事實力佔有絕對優勢的一方,如果忽視了對電子戰的運用,也將付出慘重代價。在俄格戰爭中,戰爭初期俄軍未採取電子壓制行動,格軍防空系統短短几個小時便擊落了俄軍三架蘇-25殲擊轟炸機和一架圖-22M遠程轟炸機,教訓十分深刻。

當前,電子戰技術正向著集成化、無人化、空天化、智能化 方向發展,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等新概念電子戰武器不斷投入實戰運用。電子對抗力量的任務職能,也由支援其他軍種作戰向直接剝奪敵作戰能力拓展,甚至將主導聯合作戰部分階段行動。

我們如果不能手握“電磁利劍”,就將失去未來信息化戰場的“入場券”,遑論打贏信息化戰爭。

近年來,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高度重視電子戰力量的發展,不斷創新軍事理論、技術裝備、體制編制和作戰方法,並在實戰運用中獲得了寶貴經驗。研究外軍電子戰力量發展趨勢,把握普遍性規律,對於推進我軍電子戰力量建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在頂層設計上,從戰略層面加強電磁頻譜空間佈局。成立權威統管機構,在國家層面統一規劃電磁頻譜的開發和利用,納入國家戰略規劃。

在理論指導上,大力創新電子戰作戰概念。強調對未來電子戰的設計,不斷推出電子戰作戰新概念,如聯合電子戰、分佈式電子戰、聯合網電作戰等,並以此引領電子戰裝備發展和部隊訓練。

在作戰運用上,深度融入聯合作戰。聯合部隊指揮官全面負責電子戰的組織指揮,注重作戰時首先運用電子戰手段,強調電子戰行動與各軍種部隊密切協調以奪取戰場優勢,直至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發展路徑上,藉助社會力量加快建設。注重把社會資源作為電子戰力量建設的資金庫、人才庫、技術庫,形成資金、人才、技術資源的軍民雙向流動格局。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來源 | 中國陸軍(ID:army81cn)

作者

| 單 魁 瞿衛忠

刊期 | 20181511期

本期編審:錢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