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自由的盡頭是孤獨!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 ◆

如撲火的螢 乘風的浪

一頭扎進美學懷抱的吳冠中

沉醉不知歸路

——《吳冠中:自由的盡頭是孤獨》

造物給了吳冠中91年的時光徜徉人世

附贈了苦難與僥倖 才華與聲名

卻終於不肯讓他太圓滿

留白了知音與同道

“我這一輩子啊 太孤獨”

江蘇 宜興

魚米之鄉的水田和桑園

是他一生追尋美學的起點

拾一枚石子丟入靜謐的池塘

看水波在湖面盪漾

也在他的心底盪漾

終於盪漾出了一個讓父母意外的吳冠中

“我的父母希望我成為一名教員

我卻拜倒在‘美’的石榴裙下”

終於 17歲那年

父親的規勸和母親的悲傷

都未能挽回他追尋心靈自由的倔強

如撲火的螢 乘風的浪

一頭扎進美學懷抱的吳冠中

沉醉不知歸路

塞尚 梵高 畢加索

柯羅 高更 馬蒂斯

西學東漸的浪潮席捲了古老的東方土地

讓生逢其世的吳冠中在傳統美學之外

又窺得美的另一種姿態

有沒有一種方法

讓東方與西方的美結合

生出新的美

橫亙在中西方美學之間的這一難題

考驗的不止是智慧 還有勇氣

吳冠中決定試試——

在很多人上下求索而不得其門之後

這一試就試出個別有洞天

——

揣摩 醞釀 輪廓 勾勒

從初時兩種藝術表現的勢同水火

到漸漸將東西方文化水乳交融

這中間

吳冠中並沒有體會到一蹴而就的喜悅

探尋美學的新可能

首先要企及的

是打破固有觀念的束縛 讓心靈自由

從斧鑿 生澀

到順暢 寫意

打破牢籠的吳冠中

以水墨的魂和油畫的骨

縫合了中西方美學的裂縫

從未有人大膽如斯

因為從未有人獲得他的自由

這自由讓吳冠中收穫了獨屬於他的畫風

也收穫了批判與不屑

這種不屑

隨著吳冠中被中央美院除名達到了巔峰

“四平八穩不是藝術 要懂得放肆”

“藝途無捷徑 正道是創新”

許多年後

吳冠中在他的文章中回憶起當年種種

仍心緒不平

他因自由而放肆 因放肆而敢於創新

這創新 終於將他帶上了一條孤獨前行的路

這孤獨並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高傲

也不含“朝聞道 夕可死”的慷慨

這孤獨 是一種距離

“你走得越遠 (和別人)相隔就越遠”的距離

他遠到了喊出“筆墨等於零”

他遠到了喊出“藝術家不該被圈養”

他遠到了喊出“畫賣不出去了——好!”

他遠到了喊出“一百個齊白石不如一個魯迅”

他走得這樣遠

他不得孤獨 誰得孤獨

孤獨在許多時候 並不值得歌頌

至少吳冠中從不渴求這樣的孤獨

但因了對“固步自封”和“理所當然”的反叛

他卻不得不孤獨著

他大可不必發出那種令人不悅的聲音

做一個好好先生

但恰如一尾遊進了江海的魚

便再也不會眷戀從前的溪

自由如吳冠中者

深知哪裡才是更遼闊的天地

孤獨於他們而言 並不是自我放逐

只是比別人動身的早了一步

——

也許 這世界每向前邁一步

都離不開勇於孤獨的人

孤獨是孤獨者遠去的通行證

喧囂是喧囂者不前的墓誌銘

孤獨與喧囂之間

只隔了一個自由 心靈的自由

也許 吳冠中孤獨地太久了

已不再奢望還有什麼人肯陪他一道前行

所以他才會說

不必悼念我 去看我的畫吧

我的一生 都在畫裡

也許 吳冠中孤獨地太久了

可他依然在等待一個同行者

把一生留在畫裡的吳冠中

離開我們已八年有餘

2010年6月25日

大師遠去 匠心絕響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

緬懷大師最好的方式

也許便是去看他的畫

看水墨與油彩縱橫之間

那一抹孤獨 如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