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位副國級爲何有「雙職務」?

撰文 | 周宇

今天來談談幾位全國政協副主席。

新一屆政協領導班子組建至今已經4個月,24名副主席中,除了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領導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從行政崗位來到政協的。

大部分人的行政職務在今年兩會後都已卸任,但也有一些副主席仍然身兼政協和行政崗位的雙重職責,這意味著他們兩方面的工作都要兼顧。

例如,上週五(1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交通部黨組書記楊傳堂還在交通部幹部大會上,通報了2018年專題黨性分析情況。

這些副國級領導為何會有“雙職務”,一般會持續多長時間?

在之前的類似情況中,或許能得到一些參考。

“雙職務”副國級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梳理發現,現任政協副主席中,曾擔任行政職務的有4人,除了開頭提到的楊傳堂,另外三人分別為巴特爾、汪永清和何立峰。

楊傳堂是1954年5月生人,今年64歲,從2012年開始在交通部工作,先是部長、書記一人擔任,到2016年,交通部實行了“雙部長”制,他卸任部長,僅擔任黨組書記。

巴特爾今年63歲。2016年,一直深耕內蒙古的他以自治區政府主席身份上調中央,擔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汪永清較之前兩位略年輕,到今年9月他才59歲,曾任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副秘書長。

何立峰今年63歲。2014年,他從天津市政協主席職位上調中央,擔任正部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2017年擔任主任至今。

鑑於副國級領導幹部可以到70歲退休,這四位副主席都還在“服役期”。不過,根據同期和此前的幹部任用情況,這些副國級並非一定要等到70歲才會卸任行政領導職務。

舉個例子。

同樣在本屆政協被選為政協副主席的李斌,是原國家衛計委主任,今年64歲,不過隨著機構改革中衛計委的撤銷,她沒有再擔任行政職務。

早有先例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也看了看十二屆政協時副主席同時擔任行政職務的情況。

副國級的“雙職務”早有先例。

2013年,周小川在年滿65歲、已擔任央行行長10年的情況下,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當時,這項任命被外界解讀為中央對周小川的工作滿意,希望他繼續在金融領域工作。

晉升副國級後,他又繼續掌舵央行5年。直到今年兩會之後,周小川告別央行。

還有一位,杜青林,他是1946年底生人。

杜青林在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中均擔任副主席一職,十一屆政協期間,他擔任中央統戰部部長,十二屆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

除了以上兩位擔任政協副主席期間還全程擔任行政職務的領導幹部外,還有兩位在十二屆政協中期卸任行政職務。

2013年,王家瑞和王正偉當選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當時,王家瑞擔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一職,直到2015年年底卸任該職務,當時他66歲。

在當選副主席的時候,王正偉擔任著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等職務,直到2016年4月,王正偉卸任全部行政職務,當時他59歲。

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時還有一個“非常態”的任職,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同時擔任致公黨中央主席和科技部部長。

如何平衡工作?

身兼兩職甚至身兼多職,意味著更多的付出。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帶您來看一下4個月來4位副主席的工作行程。

說回楊傳堂。從公開披露的內容看,他在政協工作上付出了很多時間,不過交通部的工作也在進行。比如本次幹部大會上,他總結了6月上旬以來開展的“七一”專題黨性分析,盡責完成黨組書記的工作。

巴特爾因為行政職務和政協職務結合相對緊密,所以在這四個月的工作中,大多在圍繞民族和宗教工作進行調研。

汪永清則在全國政協兩個雙週協商座談會上發言,主題分別為“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和圍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制定”建言獻策。他還參加了一些外事活動。

最後說一下何立峰。毫無疑問,這位國家發改委的“大總管”非常忙碌,除了發改委本身的工作,今年以來,他還多次參加了外事活動,例如習近平為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舉辦的歡迎儀式,陪同李克強出訪東歐等等。

不過對於政協的工作,他也付出了不少時間,而且並非只有外出調研、參加常委會等內容,甚至包括理論研究。7月14日,何立峰出席了遼寧省政協舉辦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並講話。

此外,四位副主席都參與了一項政協的重要活動。

6月底,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二次常委會舉行,圍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建言資政。會議前,楊傳堂、巴特爾、汪永清、何立峰等全國政協副主席分別帶隊從不同角度開展了調研。

資料 | 新華社 人民網 人民政協報等

校對 | 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