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作出刷爆朋友圈的10W+爆文?3个即插即用的开篇经验告诉你

一、构思时,做好阅读预期管理

这些意识和能力一旦训练成型,就像上战场时装备了一把大狙,“御敌”时可以显得不那么费力。

所有稿件中,这类资讯类稿件最容易写,观点类的稿件最难传播开。

根据创作经验,将“阅读预期管理”列为开篇前的第一考虑要素,因为它是新媒体人要越过的第一关。

我们习惯的传统内容创作是向内心安静探寻,是“以我写照世界”,是处理协调“本我、真我、超我”的过程。

新媒体内容写作恰恰相反,它是向外高调行走,去争取大众共鸣的写作过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阅读预期管理”成为一种必备的创作意识。

“阅读预期管理”,就是你对用户阅读反馈的预判和设计。你想要得到怎样的阅读回应?这点清楚后,再从认知层面和结果导向上落实你的预期。

认知层面上,你期望留下什么印象?你期望用户记住什么?

结果导向上,你期望读者会起什么心理反应?你想激起用户的哪种行为和情绪?

认知层面是你想对读者传播什么,结果导向是你想召唤读者的哪种行为?把这两个层面想清楚了,就完成了一大半新媒体内容开篇立意的构思工作。

二、赋予读者一个阅读身份

一定程度上,写新媒体文章,与剧场舞台剧表演、或者现场演讲极为接近。你需要得到在座的观众回应,就像你需要得到订阅读者的应和。

你需要设计哪里应该有笑声,哪里应该抖包袱,哪里应该展现观点或产品。

此刻,写作和表演都不再是创作者一个人自怜自艾的内心独角戏演员。

你需要调动读者和观众参与进来。要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联动,才能活跃起现场气氛。

(人性弱点,决定读者是可以被牵走的)

读者有强烈的猎奇心、是懒惰的、是要想得到认同感的、是想走捷径的、是群体性无知的、富有同情心的、是害怕被孤立的、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性的弱点及情绪一再被演讲者和创作者牵引,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赋予读者一个临时“阅读身份”

有经验的创作者,游刃于这些人性弱点。他们会在开场处就抛出一些观点鲜明的立论、反传统的观点、提出人们忽略的事实,一组震撼性的行业数据,一个揪心的真实故事,一张全景图像实拍……

这些吸引力法则,被无数成熟的演说和讲述者反复运用。

此由,读者由一个游客身份,逐渐变为“好奇型读者”、“求证型读者”、“站队声援型读者”、“观点补充型读者”、“追随型读者”……

有了身份,读者就有内容融入感。显然这一切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内容套”。

三、以“屏”为单位的创作习惯

如果前两步都想清楚了,基本可以尝试动手做实质性的开篇创作了。

传统内容创作是以“段落”为单位,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新媒体创作中,我会对公司文案和内容主编说,要以“手机屏幕”为计量单位,去规划文章结构。

(一“屏”为一个内容创作和阅读单元)

在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中创作,你要对新环境表达出基本的敬意。读者是一屏一屏地翻阅信息,有什么理由不以此为基本单位组织内容结构?

我的创作方式是,以“一屏”为一个内容单位,并限定了第一屏应该做什么,第二屏应该做什么,翻到第3屏时要开始进入文章的高潮……

文章内容,按设计的节奏以“屏”为单位向下延展。我把这种创作方式,称为“屏读”叙事工具。

它不限定开篇的方式和字数,但编辑人员必需在“1.5屏”的篇幅内完成内容开篇。在文章首屏必须完成为读者设定了一个阅读身份,引入到了一个阅读情境中。做完这份铺垫,即表明开篇完成。

其实,最后你会发现,写作能力是经过训练就能轻松跨过的门槛。那很难突破的天花板是思考方式、商业能力和行业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