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物件都是用3D打印技术“打”出来,生物器官打印面临道德挑战


近些年来,3D打印技术开始逐渐流行开来,这项技术也从最初昂贵的军事用途,渐渐的开始在普通老百姓家中流行。如今一台小型的儿童玩具打印机仅售价数千元。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人对于3D打印作品感觉有些不太可信。笔者在威海3D打印创新应用服务中心实拍了几款用3D打印技术打出的作品,图中是用金属粉末打印出的金属齿轮。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汽车配件的打印。


3D打印技术打印出的枪械。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很多的金属器件都是用金属粉末打印而成。而且打印出来的金属元件强度可达到原来的80%以上。
图中是由该技术直接成型打印而成的多个链状扣。
3D打印技术制作的白酒瓶。目前该酒瓶可以用于设计验证,以及装酒的测试。验证过后可以作为开模的模型使用,大大的加快了研发的进度和新品上市的速度。
图中是用大型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航母和战斗机群。
长度约有2米左右的航母。
像很多做工复杂的挂件等也可以用3d打印技术打印。这项技术的原理与打印机类似。在3d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的叠加堆积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设计图变成实物
打印的小挂件。据了解,早在2012年就有苏格兰的科学家利用人体细胞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人造肝脏组织。
图中是打印出的人体牙齿组织,除了牙齿也可以打印骨骼、关节等。很多人对于人体组织和生物器官的打印提出了很大的顾虑,如果有人打印出更高级的生物器官和活体组织,有人认为这将极大的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