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应体现“四性”拓展“四度”

做好新时代的人大工作,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既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谋划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使人大工作更好地体现四个性、拓展四个度,推动人大事业在新时代不断与时俱进。

更好地体现政治性确保人大工作有高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人大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人大工作讲政治,需要在三个方面积极作为:一是在履职建言上积极作为。紧紧围绕事关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是人大为党尽责、讲政治的重要体现。2017年换届以来,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委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视察调研活动,其中“双进双促”强市富民活动调研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建议、解决当前维稳工作突出问题建议、“263”专项行动视察报告、“百名代表进百企”视察报告等 5项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批示,许多建议转化为政策文件和实际措施。连云港市委对人大建议高度重视,形成了决策前请人大出“点子”、决策时让人大有“位子”、决策后给人大压“担子”的格局。二是在服务大局上积极作为。紧跟党委的工作重点作决定、抓监督、促落实,是人大体现政治担当的重要方面。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如围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江苏沿海开发、产业强市、高质发展等重要方面来谋篇布局、履职行权,做到每一个议题都紧扣中心,每一项视察都拿出成果,每一条建议都有理有据,在推动市委重点工作落实上展现人大作为。三是在争取支持上积极作为。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不渝把其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人大的重要决定、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都通过党组及时向市委汇报,争取支持。市委对人大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人大工作汇报,研究出台了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实施办法,把代表建议办理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支持人大成立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特别是强化了各级人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极大地优化了人大履职平台。

更好地体现法治性确保人大工作有强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人大既是立法机关,也是“护法”机关,充分发挥人大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用好“三个法宝”。一是用好地方立法这一宝贵资源。自2016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连云港市人大扎实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先后制定出台《海洋牧场管理条例》《滨海湿地保护条例》两部在全国具有创制性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立法条例、市容和环境卫生保护条例,2018年还将制定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二是用好执法检查这一“法律巡视”利剑。全国人大探索形成的六个环节“全链条”执法检查工作流程为地方人大提供了遵循。换届以来,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加大了执法检查的力度和频次,每年至少开展两部以上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有力推动了法律法规的实施,切实解决立法与执法“还差一公里”的问题。三是用好法律监督这一有力手段。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把法律监督的着力点放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两院”公正司法上,市人大常委会议题安排每年都把听取和审议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报告作为重点,专项工作监督也以法律法规为依据,2018年还制定出台法检“两官”监督工作意见,努力以人大的依法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两院”公正司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更好地体现人民性确保人大工作有温度

人大是人民的权力机关。换届后,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在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有两个“重头戏”,就是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和“263”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行动集中视察,2018年,又有一个“大动作”,就是开展“助推绿色发展”代表专项行动,此项活动贯穿全年,以各代表团为单位,确定了绿色种植、化工园区整治、乡村环境整治等 6个专题,每个代表团负责两个专题,实行面上集中视察和点上“解剖麻雀”式调研相结合,2018年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将汇总形成 6个专题报告报市委、送政府,此项活动目的一方面发现问题,督促即查即改;另一方面向市委提出建议,促进面上工作开展。二是持续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把市委要求抓、政府正在干、群众有期盼、通过人大推动能够落实的事项作为监督的重点,与政府形成推进工作落实的合力。工作中,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工程实施,加大监督力度,推进问题解决。三是聚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在精准扶贫中展现人大作为,是换届后市人大工作的主攻方向,在全市 7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强市富民我行动”主题实践活动,以“助推精准扶贫”为年度重点,组织企业家代表自愿认领帮扶项目,代表小组结对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家庭,共完成帮扶项目 975个,协调帮扶资金和物资共计 8100多万元。

更好地体现创新性确保人大工作有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人大作为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两个机关”的定位,赋予了人大工作更大的创新空间。如何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工作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换届后,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审议意见督办办法,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开展评议,2018年 4月的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对 4个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评议;健全“全链条”预算审查监督机制,并探索在代表大会期间分代表团审议部门预算;常态化开展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评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评议、履职评议等,有力增强了监督的刚性和实效。二是在代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换届后,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线上线下两大履职平台,“线上”建立了“三微两端一平台”;“线下”推进人大代表之家(站)规范化建设,已建成人大代表之家 93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322个。创新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出台指导意见,引导代表小组在助推项目建设、绿色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积极开展活动,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创新出台《人大代表守则》,为加强代表履职管理作出了探索。三是在智慧人大、创新人大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智慧人大建设,实施人大门户网站升级改造,建立人大常委会电子阅文系统,对评议及人事任免事项全面实行电子表决,改造升级机关 OA办公系统等,实现了办文办会自动化、无纸化。为推进创新人大建设,在连云港市人大系统开展创新奖评选,召开年度工作会议,表彰创新创优项目 28个,在全市人大系统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竞相创新的浓厚氛围,推进人大工作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本文作者:杨莉 系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