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仙桃整合“四面八方”资源 争做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仙桃要怎样发力?17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殷殷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聚焦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举措、成效。

仙桃市副市长李少云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仙桃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蒋超良“探索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具体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力争把仙桃打造成江汉平原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发布会现场)

规划没做好,建设不抢跑

今年年初,仙桃市聘请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编制出台了《仙桃市乡村振兴规划》,涉及8大类597个项目,总投资125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家级规划机构编制发布的县市级乡村振兴规划。

同时,仙桃市坚持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编制沙湖保利沔州小镇、干河无人机小镇、龙华山高铁小镇等特色小镇规划。按照精品示范村(10%)、特色美丽村(30%)、生态宜居村(60%)分类编制美丽乡村规划,已完成35个市级美丽乡村的规划编制,剩余75个村将在年内完成。切实走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新型市场主体”的乡村振兴路子。

示范先行,打造起步样板

仙桃市将占全市国土面积和村庄数量1/10的环排湖区域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起步区、先行区,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重点谋划环排湖区域乡村振兴,高质量打造起步样板。

统筹规划。对环排湖区域“一盘棋”规划,解决好区域内各镇村发展不协调问题。

统筹政策。统筹制定区域内土地整治、村庄集并、污水处理、道路建设、植树造林等政策,避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

统筹资金。按照“项目依照规划立、资金围绕项目投”的原则,统筹整合用好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统筹兼顾。统筹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推进区域内农业农村全面振兴。

实施“三大提升行动”

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今年计划投资11.7亿元,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改造升级585公里“四好”农村公路。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力争年底实现运营全覆盖。

村庄环境提升行动

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年内完成通顺河沿线207个村、全市40%的改厕和全市40%河湖生态修复。以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为契机,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农村全覆盖。

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行动

力争每村均有电子商务网点、“五化”村卫生室、村级小游园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人才先行,集聚强大合力

大力实施“红色头雁”工程,选派62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4名下派支部书记,开展“回巢反哺”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规划建设“1个主体教学区+N个一线教学实践基地”的仙桃乡村振兴学院,培养村组干部、职业农民等乡土人才。每村组建了1个乡村振兴理事会,负责政策宣传、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管理、矛盾调处、监督评议等具体事务,做到政府引导不包办、群众参与不旁观。

多管齐下、多元融资

引入信贷资金

今年,仙桃与国开行湖北省分行签订《仙桃市乡村振兴项目贷款协议》,三年授信80亿元,已到位资金6亿元。目前正抓紧敲定项目库,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争取项目资金

精准对接中央、省级乡村振兴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精心策划包装乡村振兴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计划“笼子”。

撬动社会资金

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沔商回归”工程,引导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投资“三农”发展,帮扶农村建设,今年共吸纳社会资本近20亿元投入到乡村振兴。

加强资金监管

制定出台《仙桃市乡村振兴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六大保障机制,确保资金“管得严”。深入做好中心集镇土地收储、土地整理、占补平衡、村庄集并等文章,将土地出让收益、用地指标交易收益等注入市水乡田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确保资金“还得了”。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好高骛远。下阶段,仙桃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力争率先振兴、特色振兴、样板振兴,为平原地区乡村振兴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以特色小镇带动城乡加速融合。突出城乡融合的根本方向,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扭在一起抓、协调一体抓,建设各美其美特色小镇,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不断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质量。

以新型主体引领农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项目资金、要素保障、优惠政策、服务力量等各类资源向新型主体倾斜,以新型市场主体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型。

以深化改革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在巩固既有农村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各类要素资源,努力实现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以生态治理擦亮鱼米之乡本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按照水乡田园城市的战略定位,大力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着力恢复健康稳定的田园生态系统,唱响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再现鱼米之乡的生态美景。

以远谋近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以攻克深度贫困地区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坚定不移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业+食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新模式,做强“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力争每村至少发展1家“身强体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张均 黄啸